涔南镇:因地制宜施良策 打好秸秆综合利用“组合拳”
今年以来,涔南镇根据当地以水稻为主的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推出“生物菌剂堆沤制肥、翻耕还田淹水灭蛹、低茬收割打捆离田、低茬收割翻耕还田、低茬收割坂田开沟”等多种模式,推动全镇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实效。
在该镇双林村,农户潘道顺正挥动锄头在自家田地里开沟,为下阶段油菜播种做准备,两名村干部则忙着帮农户为成堆的稻草覆盖薄膜。据村干部介绍,村里组织农机手统一收割完一季稻后,便采用生物菌剂堆沤制肥模式,对收集的稻草进行拢堆覆膜,使堆内温度升至30多度,稻草充分腐熟后,翻压入土即可转化为有机肥料。
涔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汤建:低茬收割后通过机械把草收集起来,用生物菌剂、尿素、过磷酸钙等进行堆沤制肥,制肥的过程大概需要90天左右,主要用于来年农业生产的基肥。
而在崔家岗村的打捆离田现场,村里正根据农户耕种需求实施翻耕还田淹水灭蛹作业。一块收割后的稻田里,打捆机轰鸣,农机手稳握操作杆,将散落的秸秆卷入快速旋转的滚筒,卷压成紧实的圆柱,不一会儿工夫便完成了打捆。同时,在旁边灌满水的农田里,旋耕机正在来回翻耕,进行灭蛹作业。
眼下,涔南镇根据各村实际和群众需求,大力施展秸秆综合利用组合拳,让全镇5.9万亩耕地的秸秆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涔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汤建:我们通过召开大户会、机手会,村居召开屋场会、下户宣传、发放明白卡等措施,让老百姓的秸秆综合利用知晓率达到100%,目前全镇已经达到92.5%以上的综合利用率。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力度,力争将全镇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完成全县的综合利用目标。
(编辑:赵 艳)
(审核:余梓林)
(签发:杨 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