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渡口镇:秸秆变“废”为“宝” 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今年,小渡口镇积极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大力推进秸秆打捆离田,让秸秆从垃圾变成资源、从废物变为宝物,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在小渡口镇东风村的农田里,2台秸秆搂草机、2台秸秆打捆机开足马力、相互配合,正在进行秸秆打捆离田作业。经过粉碎、搂草、压实、打捆等有序操作后,金黄色的秸秆包在田间整齐垒落,宛如一块块“蛋糕卷”,为田野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这些打捆后的秸秆将被统一运往火力发电厂,用于清洁发电。
小渡口镇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站站长 赵小春:我们现在秸秆打捆离田,第一个好处是可以减少农户的焚烧,降低空气污染。第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打捆离田以后,可以把一些虫卵打包运走。第三,可以方便农户的下一季耕作。
为打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今年小渡口镇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引入澧县乾创牧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全镇的秸秆综合回收利用,通过市场化经营,切实将秸秆从作物垃圾转变为创造经济价值的绿色资源。目前该公司已配备拖拉机5台、搂草机2台、打捆机2台,可日均打捆离田1000多亩秸秆。
澧县乾创牧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彭乾:这是第一批秸秆,现在主要是往发电厂送,做饲料的要等到九月份的那批水稻秸秆,还可以做有机肥。
为进一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小渡口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不同作物秸秆来源和地块条件,构建以离田为主、还田为辅的秸秆利用合理布局,真正解决了秸秆出路问题。截至目前,小渡口镇已完成玉米秸秆打捆离田15000亩,回收利用秸秆近5000吨,计划打捆离田率达到95%。
小渡口镇党委书记 吴九桂:下一步,小渡口镇党委政府将持续深入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一是对剩余1.9万亩玉米秸秆实施打捆离田,力争全镇玉米秸秆打捆离田率达到95%以上。二是按照县委、县农业农村局规划布点,高标准完成秸秆收储中心建设工作。三是整合全镇种植大户、农机具手等资源,建成小渡口镇农事服务中心。四是进一步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工作,为后续3.8万亩一季稻打捆离田打好基础。
(编辑:赵 艳)
(审核:余梓林)
(签发:杨 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