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澧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澧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十八)
关于澧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雷 鸣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2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围绕“突破年”总基调,努力克服宏观形势复杂、生产要素趋紧等不利因素影响,开拓进取、奋力跨越,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计划目标全面完成。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3.22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7.04亿元、80.88亿元和75.3亿元,分别增长4.1%、14.9%和13.7%。实现财政总收入10亿元,增29.36%,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亿元,增32.17%。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3.5%,较上年提高0. 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8380元,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85元,增长13.7%,分别高于年度计划的8.5个和0.7个百分点。
(二)项目建设成效斐然。一方面,重点建设成果超过预期。6个省级重点工程和28个市级重点工程全面超额完成任务。72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有67个。 “双十计划”项目推进有力,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人民医院迁建、澧水大桥及接线工程、城乡电网升级改造等项目提前实现年度目标,比亚迪汽车配件、天圣药业、新鹏陶瓷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在重点项目的有力带动下,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8亿元、增长41.2%。我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项目建设先进县”。另一方面,争项争资实现新突破。全县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24亿元,增长20%。其中发改口争取到位上级投资4.69亿元,争资总额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全年实际引进市外国内资金39.1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75%;利用外资3795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三产业占比达到76.85%,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完成工业总产值206.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0.9亿元,增长14.9%。新增规模企业12家,达到94家,完成增加值49.3亿元,增长19.6%。“生态啤酒”、“平安”、“盈成”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盈成油脂、万家实业、理昂电力等3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全县传统农业全面增产增收,粮食总产50.64万吨,同比增3%,再创历史新高。规模养殖发展强劲,出栏生猪、出笼家禽、水产总量分别达到106.91万头、1804.75万羽、5.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8%、2.2%、7.4%。“六个一万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到2012年,全县葡萄面积2.8万亩、楠竹2.1万亩、茶叶1.2万亩、花卉苗木2.3万亩、对虾养殖6800亩、成片商品蔬菜基地1.7万亩,规模效应凸显。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2家,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税收1.01亿元。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商贸交易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亿元,同比增15.2%。 “家电下乡”、“汽摩下乡”累计销售29.2万台(件),销售额达到11.4亿元,居全市之首。餐饮、娱乐、通信等生活服务业消费持续旺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不断涌现。金融信贷发展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8.5亿元,较年初增加29.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34.3亿元,较年初增加22.8亿元,居全市第一;贷款余额67.8亿元,较年初增加12.9亿元。
(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东部新城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澧浦路以东至二广高速11平方公里城市导则编制,推进扩区调区及行政中心前期筹建,完成了东部工业区选址及布局设计。铺开了绕城东线、澧州大道东段配套、纬一路、经十六路、竹木市场路及体育中心区间路等路网建设。正式启动了标准厂房、湘鄂边贸批发城及农超对接等重点项目。老城区配套建设力度加大。翊武公园已启动13万平方米土地平整及绿化工程;地表水厂二期工程已顺利动工;先后对人民东路、新码头街、中源街、龙潭寺路、兰江东路等6个街道道路进行了改造。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年活动,严肃查处“两违”行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查验收,成功再创省级文明县城。生态家园建设富有成效。成功创建41个省级生态村和13个省级生态乡镇。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共完成造林5.24万亩,绿化乡镇主干道、主渠道
(五)民计民生持续改善。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合格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稳步推进,年内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项目11个,乡镇中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7个,建设合格学校6所,新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完成投资5770万元。医疗卫生环境不断改善。投资4500万元的中医院综合大楼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人民医院迁建已完成投资1.2亿元,主体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的70%。争取中央投资1000万元,对10家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更新改造。新建119个村级计生服务室。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农家书屋达到478家,送戏下乡93场,送电影下乡2100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县体育中心建设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形象进度达到70%。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105人,占任务5500人的1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2235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00户。节能减排完成任务。继续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强化城镇污水处理,顺利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
总体上看,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但在经济结构、发展方式上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矛盾和问题。如产业结构不优,工业主体地位不强;投融资仍欠活力,社会投资意愿不强,招商引资比较困难;项目建设面临的土地、拆迁及资金等要素制约依然较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需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计划(草案)
2013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总体工作思路,初步确定201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3%、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全市平均涨幅以内;直接利用外资4100万美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
为实现以上目标,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项目带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一是以生态家园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六个一万亩”农业产业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环洞庭湖基本农田治理等项目建设。二是以创建“百亿园区”为契机,重点抓好盐化工、镁合金产业园、服装产业园、康哲制药水解蛋白、重庆中药饮片、新鹏陶瓷二期扩建、比亚迪汽车配件、年加工20万吨原粮生产线、万吨缝纫线、万吨葡萄酒等十大工业项目建设。三是以提升商贸旅游为重点,抓好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湘鄂边贸综合批发城、烟草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四是以完善基础配套为目标,抓好绕城东线、澧浦南路及新区行政中心等东部新城基础设施、老城区道路管网和梦溪化工工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五是以改善交通电力为重点,抓好澧水大桥、黄金公路、黄桥至卷桥、黄桥至大堰垱、澧北干线、城头山旅游公路、羊湖口与戴家湾码头、芦家220千伏变电站、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六是以促进社会民生事业为目标,抓好人民医院迁建、体育中心、政法中心、廉租房和安置房安居工程、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
突出谋划争取项目。紧紧抓住近年来我县争取到的全省扩大经济管理权限试点县、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县、建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强化跟踪对接,力争在循环经济、城镇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交通水利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方面争取到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确保各类争资占全市份额1/7以上。加强重大项目的储备和开发,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有效开展选商招商。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原则,重点围绕新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招引一批产业层次高、综合效益好、配套带动强的裂变性项目、升级性项目和延伸性项目,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核心企业、配套产业和园区共建等方面有新突破。全年力争引进内资45亿元以上,直接利用外资4100万美元以上。
(二)突出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打造更有支撑力的新型工业。坚持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互动,加快发展现代工业。力争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一是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二是加快食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步伐,鼓励和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帮助盈成油脂、平安医械等企业做好上市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加快经济开发区调区扩区步伐。抓好东部新区和盐化工产业园、服装产业园水电路、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形成工业发展承载力,确保新上项目按期进驻。加快家具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建设步伐,努力建设具有集群优势和特色品牌的专业园区。四是继续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和节能灯具推广工作,加快对传统产业的“两型”化改造,严控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扩张。
打造更具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稳步提升粮棉油、猪渔禽等传统产业,继续巩固粮食生产先进县地位。继续实施“六个一万亩”工程,扩大葡萄、茶叶、蔬菜、南美白对虾、楠竹、苗木花卉等高效产业种养规模。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张公庙、澧阳核心示范区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抓好蓄洪垸堤防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气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打造更显特色化的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和整合县内旅游资源,推进城头山、澧州古城、湘楚世界、澧水风光带等旅游项目的开发、招商和建设进程,夯实旅游基础。强化品牌塑造与宣传推广,打响“城头山”、“蒋翊武”两张旅游名片。提升商贸物流业。抓好湘鄂边贸综合批发城、新鹏陶瓷华中区域营销中心、烟草物流配送中心、丁公桥商业广场、锦绣千村物流中心等大型商贸物流项目的报批、动工与开业工作。稳步发展房地产业,落实好促进房地产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
(三)突出城乡统筹,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全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加速推进东部新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扩张城区路网,突出抓好澧州大道东拓、护城南路、新河东路、珍珠路等路网工程。配套市政工程,加快推进垃圾转运场、排污管网工程,同步开展燃气管网、电网改造、二期供水扩网等基础工程,全力提升市政服务能力和品质。
加快小城镇发展。强化重点小城镇建设集聚作用,引导农村人口和各类要素向小城镇集聚。突出抓好重点镇、中心村及省际边界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加快小城镇道路、供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镇管理,推动城管执法等职能延伸,着力打造一批卫星重镇、旅游名镇、工业强镇、商贸大镇。
实施城乡环境整治。以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城乡秩序整顿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继续推进植树造林和生态公益林工程,大力提升森林覆盖率。整顿农村建房秩序,引导农户科学、合理建设住房,鼓励集中建房。大力整治矿山污染和养殖污染。积极创建生态村、生态乡镇。
(四)突出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新增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保险参保1.5万人次以上。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困难群体救助水平。切实提高弱势群体保障水平,加大各类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教育强县战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乡镇中心幼儿园、合格学校及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提升发展卫生事业。积极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加快实施县人民医院迁建、乡镇卫生院改造、地方病防控体系建设、血吸虫综合防治等项目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编制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广电中心建设,加强重点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深化人口计生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推进其它各项社会事业。
各位代表,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非凡。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抓机遇,加速赶超,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计划(草案)报告》附件
部分名词解释
1、三次产业: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地区生产总值: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
3、规模以上企业:分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商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商业企业是指年商品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和年商品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国家统计时,一般只对规模以上企业作出统计,达不到规模的企业一般不统计。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各种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的总和。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6、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按农村人口平均的农民纯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
7、“三个一”行动计划:指“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累计完成投资10万亿元,重点实施100项重大工程,推进建设1000个重大项目。
8、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其目的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不但能使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9、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具有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的特征。
10、“两型”: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