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人民政府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至关重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以上,完成市核定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实现上述目标,要坚决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兴工、强农、活商、扩城、安民”十字方针,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大力推进创业富民
围绕县有民本伟业、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主业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工程。
培育民营主体。一手引进大企业,一手扶持小企业。引导支持本土企业开展技改扩规和股份合作,不断做大做强。鼓励个体工商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和人才来澧投资创业。广泛动员城乡居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创业致富。鼓励支持各类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下岗失业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主创业,引导有资金、有技术、有见识的返乡民工大胆创业。
激活民间资本。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民间资本都可以平等进入。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联合、并购等方式,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环保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投资建设,支持民营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企业及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培育创业载体,探索设立创业园区,做实创业平台。
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和完善创业富民激励措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坚决兑现以奖代投、补助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创业的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活力。建立健全创业富民服务体系,加强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
2、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切围绕项目、一切服从项目、一切服务项目,锲而不舍地实施项目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121工程”。
抓好项目开发。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项目规划的衔接,紧紧抓住国家投资方向和政策机遇,明确一批重点项目集中攻关,确保更多的项目挤进上级规划“笼子”。同时,要对县“十二五”规划中的项目进行筛选,进一步论证、包装,提升项目开发质量,提高项目招商对接成功率和向上争取成功率。全年新开发重大项目50个以上,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占全市份额七分之一以上。
做好项目前期。准确把握“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方向,加大汇报力度,积极争取支持,确保一批重大项目尽快下达计划、到位资金。在认真编制项目计划的基础上,抓紧抓好项目报批、征地拆迁等具体环节,为项目开工创造条件,促成更多的项目早日上马。全年确定重大前期项目15个以上。
加快项目进度。继续坚持“四个一”的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大调度和服务力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动工一批,建成一批,达产一批。启动澧水大桥、澧水河道疏浚、22万伏变电站等工程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S302大堰垱至边山河段等工程建设。重点抓好10万吨烧碱、天圣药业、益翔实业、新鹏陶瓷扩建、20万锭纺纱、20万吨精细膨润土、万吨葡萄酒厂等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
优化项目环境。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落实“一站式”办公,执行“一费制”收费,推行“一口清”制度,打造时间可预期、成本可计算的政务环境。保持治理“三乱”高压态势,对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坚持集中治理、整体联动、重拳出击,切实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3、着力发展现代工业
突出工业主体地位,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积极因素,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推进产业升级。对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重点发展食品、建材、化工等优势产业,引进一批物流及服装加工企业进驻澧县,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打造1-2个支撑全县工业发展的百亿产业园。引导纺织、医药、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支持运达机电、隆兴机械扩大规模。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林纸、新能源等新型产业,加快生物质发电、万家生物质半气化炉发展,争取挤进全省战略产业“笼子”。
夯实园区平台。尽快建成开发区标准厂房,抓好护城南路、群星中路、翊武西路、洗墨池广场、栗河引水工程“三路一场一渠”建设,配套水、电、气、宽带、有线电视等管网,不断完善园区功能,力争启动食品产业园、服装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骨干企业围绕产业配套发展专业园区,不断扩大园区规模。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与园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重点解决开发区管理权限、人员配备和办公场所等问题。
加强招商引资。实行理性招商,注重招商“选”资,强化环境评估,坚决防止出现只“圈地”不进场的项目。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抽调精兵良将,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专业水准,用全县最优秀的干部蹲点招商。积极为在澧投资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环境,实现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继续对接全国500强企业,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综合贡献大的好项目。全年引进内资3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以上。
4、致力发展现代农业
围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高效产业、标准农业大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
发展高效产业。巩固提升粮棉油等传统产业,确保粮食生产大县地位不动摇。按照区域化布局特点,大力发展平湖区葡萄、山区茶叶、丘陵区橘柚、湖区养殖四大高效产业,做大做强楠竹、蛋鸡、油茶、白鹅、白对虾等其它产业。鼓励乡村两级利用优势,发挥特长,建成一批“百亩示范园”、“千亩专业村”和“万亩专业乡镇”。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力争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
推行标准化生产。按照“一个产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套标准、一个品牌、一套检测体系、一批标准园区”的模式,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清理修订粮棉油、果蔬茶、猪鱼禽等主导产业生产技术规程,力争全县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技术规程和标准达到50个以上。整合各部门资金和项目,探索创建一批高标准农业生产园区,积极申办和建设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工作。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合作化水平。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检测、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农业服务体系。
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大兴水利的重大机遇,开展“水利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水平。重点抓好蓄洪垸综合治理、灌区续建配套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调动全社会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力争平湖区完成沟渠清淤200公里以上,山丘区完成堰塘扩容2000口以上。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以上。抓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做好防汛抗旱准备,确保安全度汛。
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镇村同治,重点办好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乡镇示范点,逐步扩大受益面。开展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庭园清洁工程,加强国省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村。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逐步解决电网改造、安全饮水、“断头路”和机耕道建设等一些实际问题。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管养机制,确保受益长久。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杜绝乡村新增债务。规范林地林权和土地流转,强化林业资源管理,严防森林火灾。抓好移民扶贫工作。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完成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
5、强力推进城市发展
认真落实加快城市发展的决定,推进城市扩容提质,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建设东部新区。按照“一城两区”、“四个中心”的定位,结合津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尽快完善东部新区各项控制性详规。加速推进绕城线和澧浦南路建设,加快体育中心、人民医院、长途客运中心等骨干项目建设进度。全力引进资金足、经验多、水平高的战略投资者,实行整体式、综合性开发,严控小规模开发和零散开发,提高新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强化城市管理。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理顺城管部门、乡镇及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市容市貌管理机制。继续重视支持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基础性作用,把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纳入社区建设的重要范畴。突出抓好渣土车、建筑工地、户外广告和交通秩序的管理,继续加强“两违”整治,搞好沿街建筑物“穿衣戴帽”。巩固国家卫生城和省级文明城创建成果,重点抓好示范街道、示范机关、示范小区和示范企业创建,深入开展文明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意识。
提升城市品位。重点抓好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合理布局公交线路,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所,完善水、电、气等市政工程设施。继续推进城市生态公益林建设,争创省级园林城。认真搞好城区水系治理开发,推进澧水、栗河、澹水综合利用,活水通城,增加城市灵气。围绕“历史文化、滨湖水乡、区域中心”三大特色,建设一批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的标志性工程,丰富城市内涵,塑造城市品牌。
重视小城镇建设。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小城镇加强规划修编,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健全管理机制,促进小城镇更好更快发展。重点抓好甘溪滩、大堰垱、王家厂、金罗、梦溪、小渡口等中心集镇建设。乡镇政府要切实担负起集镇发展的主要责任,自加压力,不等不靠,积极作为,采取有力措施,把集镇做大做实,充分发挥城镇经济的带动作用。
6、竭力壮大第三产业
坚持工商并重,活商兴市,切实把第三产业做活做强,做出特色,做成优势。
打造旅游品牌。按照4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定位,尽早启动城头山遗址公园和城头山博物馆建设。以澧州文庙为重点,整合洗墨池、兰江公园、古城墙、遇仙楼、多安桥、蜚云塔等景点,积极打造3A级“澧州八景”。以“灵山秀水、城市阳台”为主题,规划建设彭钦艳自然风景保护区和澧水风光带。加强天供山森林公园、嘉山等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宋鲁湖、黄河新村、城头山休闲农庄、大美家园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
搞活商贸物流。重点抓好竹木铁铝市场、湘鄂粮食现代物流中心、三洲物流、诚信物流、丰彩“农超对接”、烟草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物流园前期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兴建大型一体化购物中心,培育城市经济综合体。扶持八百里洞庭水产批发等专业市场扩大规模,想方设法激活财富广场,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发展现代金融。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力争1家商业银行来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成立1家村镇银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发展的能力。支持1-2家企业上市融资,发展证券、期货、保险、小额贷款等行业。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
刺激消费增长。贯彻落实国家系列调控政策,加强市场引导、调控和监管,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鼓励城乡居民消费。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打造“村村通”商贸流通网络。巩固提升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水平,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医疗保健、信息咨询、家政服务和人力资源等新型服务业。加强食品、药品等市场监管,稳定物价水平,强化消费维权,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7、协力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好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把澧县建成富足、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普通高中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继续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积极推进校园安保建设。重视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医疗质量监管,加快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血防查螺灭螺、查病治病和健康教育工作。深化人口计生优质服务,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发展文化广电和体育事业,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搞好文物保护规划修编,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国土资源工作,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继续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抓好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工作。加强人防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和人防向民防的转变。抓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气象、档案、地方志、消防、地震、残联、科协、老龄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工作。
强化社会保障。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和依法维权。扎实抓好新农保和新农合工作,逐步实现社会保障无缝覆盖。加快城乡低保提标,实施城乡医疗救助,提高五保供养标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快推进殡仪馆迁址扩建,认真抓好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救灾抗灾等工作。
建设公共财政。完善征管体系,创新征管措施,提高财税收入质量,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可用财力持续增加,促进公共财政服务均等化。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控一般性开支,优先保证社保、公益事业和重点项目建设支出。加强乡村两级运转保障,乡镇公用经费今年继续增加5万元,逐步达到50万元;村级低限运转经费村平提高1万元。强化财务管理,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绩效化水平。
为民办好实事。①新增城镇就业55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对所有城镇零就业家庭实施就业援助。②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15元,达到178元,农村低保提高12元,达到78元。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所,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年1500元。③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1所,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13所。④新增城镇廉租住房1180套,新增城镇租赁补贴200户;改造县城棚户区300户、农村危房168户。⑤新解决2.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59座水库全面禁止投肥养殖,消灭Ⅴ类水质,压减Ⅳ类水质,Ⅱ、Ⅲ类水质达到80%;压减珍珠养殖面积3000亩。⑥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建设蔬菜标准化基地5000亩;蔬菜农残超标率控制在6%以内;确保不发生重大群体性食品中毒责任事故。⑦改造县城区敞开式小区1个、县城区小街小巷10条,新建县城区农贸市场1个。⑧硬化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国省干线公路危桥2座、县乡公路危桥2座。⑨完成城市生态公益林造林2万株以上。⑩实施农村电网改造50个村以上。
维护安全稳定。充分发挥信访接待和社会矛盾调处指挥中心的作用,提高新形势下协调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提速办理网络信访,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严防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时段的隐患排查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社会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启动平安E家建设试点。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重点打击聚众赌博、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扫除澧县境内的黑恶势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8、努力建设满意政府
把为民服务作为第一宗旨,把狠抓落实作为第一职责,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准则,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科学理政。政府及各部门要围绕工作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凝聚民智,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转化为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发展动力。对事关全局和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要广泛听取意见,科学分析论证,使政府各项决策能够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要以服务、责任、法治、效能为取向,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强化责任分解,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
高效施政。明确行政管理职责权限,建立分工合理、协同一致的工作关系,着力突破各种体制、机制瓶颈。加快行政审批提速,所有审批核准必须在政务服务中心完成,杜绝多头审批和多头跑现象。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扩大网上审批。政府各科局是政府的工作部门,要自觉服务服从全县工作大局,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尽职尽责做好县委县政府分派的工作,共同把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履行好、兑现好。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敢于担责、敢于碰硬、敢于较真,狠抓落实。
依法行政。全面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强化执法监督,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推行政务公开,切实抓好重大决策公开、政策事项公开、行政审批公开、便民服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继续坚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虚心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内部监督,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
从严治政。加强对政府重点工作、会议决定事项、领导批办事项的督查督办,一环一环督促、一项一项检查、一件一件落实。强化行政问责,对执行不力、政令不畅、失职渎职等损害群众利益或造成工作损失的行为,严格问责,决不心慈手软,决不姑息迁就。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选自《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