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登录|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澧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2008-11-06 13:29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们面对新形势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进“科教兴县”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省市科技工作方针政策,结合县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强技术创新,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转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 、服务经济发展原则。紧紧围绕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统筹考虑近期和远期科技发展目标,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标,遵循市场规律,加快产业化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 、加强管理创新原则。深化科技产业体制改革,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构建社会化创新体系。

4 、强化自主创新原则。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重视原始性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5 、扩大对外开发原则。紧跟当前科技发展新趋势,广泛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6 、重视人才培养原则。充分重视科技人才的核心作用,健全人才成长与使用机制,创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吸引和支持创新型人才来我县发展。

(三)发展目标

1 、提高科技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设高水准、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全县科技综合水平进入全市前列。

2 、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 5年内实现年均增长 20%以上,培育一批产值千万元、税收过百万元的民营科技企业和一批名牌产品。

3 、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到 2010年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带动,力争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8家以上,形成多品种、多门类、多种所有制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奠定 2-3个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开发一批具有技术含量高、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自主产权的产品。

4 、生产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十一五”期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增长 30%;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对工业各产业部门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机械装备和技术水平;强化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建设,推广实用农作物优良品种和先进配套的生产技术。

二、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1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县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为手段,运用新材料、新工艺,重点发展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以现有寰球电子、嘉业达电子为基础,加快企业升级改造,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完成寰球电子二期工程改造, 达到年产 1200万个移动电话摄像模块的生产规模,并建设移动电话零配件生产车间,每年生产各类移动电话零配件 300万件,建成年产 20万部移动电话加工组装线,形成每年 2亿美金的综合产值,解决就业岗位 650个,新增税收 1.2亿元。 扶持发展嘉业达电子,推动 年产压电陶瓷元器件 2.4亿只项目尽早实施。

②医药产业。医药工业坚持引进为主、自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大力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做大做强医药企业。扶持康哲制药开发新产品,新建熊去氧胆酸生产线,开发 CMS-004抗肝癌、 CMS-017抗乙肝、 CMS-010-26抗肾炎新药。扩建平安医用器材厂,达到年产 15亿套医疗器械的生产规模。积极开展技术升级开发,形成以药品、药械为主导的医药产业集群。

    2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立足我县产业技术基础,围绕化工、食品、纺织、建材等产业,运用节能环保、精深加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等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技术附加值。

①化工产业。以开发和利用芒硝、岩盐资源为重点,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盐化工和多元复合肥。重点扶持新澧化工扩建工程,形成年产 80万吨无水芒硝的生产规模。推动金源化工、燕山化工、银雪松化工扩大规模上水平,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②食品产业。以开发优质米、红薯、高级食用植物油、肉类食品等系列产品为重点。新建年产加工“双低”油菜籽 20万吨生产线、年加工 3万吨鲜鱼及年屠宰 2万头肥牛分割加工厂;重点推动华泰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日屠宰 1000头生猪生产线扩建和雪龙食品有限公司日产 50吨冷饮食品、休闲食品改造工程;发展食用菌生产;扩大洞庭春米业、福星米业优质米生产加工能力;做大国人重庆啤酒,提高市场占有率;发展红薯生产,搞好红薯健康保健食品开发,打造红薯食品产业。

③纺织产业。加快技术设备改造,增加高支纱、宽幅细密织物产品的比重。支持天源纺织、银盛纺织、申华纺织扩大规模上档次;其中天源纺织由 5万锭扩大到 10万锭;诺雅蚕丝年生产蚕丝被扩大到 5万床;扶持荣隆制衣不断更新设备,开发高档服装产品,年生产成衣达到 100万件;同时大力引进印染、织布生产线,形成以纺纱、印染、织布、服装的轻纺系列产业集群。

④建材产业。以开发和利用石膏、陶土、杨树资源及其他高新建材为重点,加大对现有水泥厂技改力度,提高质量档次,重点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和专用水泥。大力发展新型墙体、装饰、保温、防水材料、建筑密封等新型材料。

3 、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和推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主攻发展质量安全农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①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在巩固粮、棉、油、蔬菜、果木、水产等大宗传统产业的同时,面向市场,重点推进三项新型产业化发展:一是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形成以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为技术依托,以诺雅蚕丝为龙头企业,以县科技局为服务主体,以基地乡镇为供应单位,形成集种桑、养蚕、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根据山岗地土壤特性,种植 20万亩红薯,年生产 20万吨淀粉并转化成乙醇。三是发展油菜、油桐、蓖麻等植物油料作物,争取项目支持转化为生物柴油。

②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以建设“万元地”为重点,提高种植效益。加强种子种苗筛选和优质品种的推广工作,加快葡萄引种;推行高效无公害栽培、无土栽培、避雨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应用,大力推广欧亚种葡萄、双孢蘑菇、反季节蔬菜等种植模式,建设一批亩平年收入过万元的高效作物生产基地。至 2010年,力争优质葡萄种植达到 3万亩,双孢蘑菇 1.5万亩,反季节蔬菜 5万亩。

③推广优质畜禽、水产品种选育及集约化养殖技术。加强优质畜禽、水产新品种引进培育改良,重点解决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依靠华泰公司强大的加工能力和县生猪产业协会的自我管理,保持生猪产业的稳步发展,到 2010 年,全县生猪养殖达到 110万头; 利用草坡、湖叉和秸杆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湘西杂交黄牛、浏阳黑山羊等优质草食畜;发展“万元水面”、特种水产养殖,大力推广珍珠、鳜鱼、湘云鲫、湘云鲤、南方大口鲶、叉尾 等集约化养殖, 2010年全县高效水产面积达到 20万亩。

4 、大力发展社会科技事业。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围绕我县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重大问题,选准切入点,攻克关键技术,构建节约型、环保型、效益型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模式。

①加强人口科学、医药、医疗卫生与健康技术的开发应用。 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研发适合农村计生节育的新药具和新技术,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水平;以我县康哲制药、威尔曼制药、 平安医械等企业为依托,加快生物医药技术、 医疗器械、药物新剂型和特殊用途制剂的开发与研究;建立天门冬、三叶木通等种植基地,天供山蜈蚣养殖基地 加强对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控制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意外伤亡、重大灾害与职业危害的救治与防治技术等研究, 力争我县医学科技成果在“十一五”期间有 1 2项达国内领先水平,重大传染病防治达到国家标准。

②加强 资源评价、综合开发与保护的技术利用。 努力提高资源科学管理与综合利用水平,以芒硝、岩盐、石膏、陶土、煤等非金属资源为重点,开展资源评价研究和资源动态监测,强化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和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研究;开展水资源保护和饮用水洁净处理技术研究,合理开发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开展耕地资源保护利用以及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研究。

③加强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技术的应用推广。进一步强化生态工业、农业建设的科技研究,建立生态系统质量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对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有机废水综合治理技术;矿业开发区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加快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的引进步伐。

提高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开展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中长期灾害天气监测观测技术研究,开展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减灾防灾技术研究,提高灾害预报、监测、防御技术水平。 进一步 建立 健全灾害应急和紧急救援体系, 完善各级各部门应急预案,制定紧急救援工作方案和 县、 乡(镇)、村三级灾害信息、灾害应急、灾情速报网络,做好必要的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

大力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科普工作领导,逐步将科普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充分发挥科协和各类学术团体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形成全社会重视科学、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实施“科学素质工程”,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普事业投入,抓好科普重点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科普专用设施的“窗口”、“示范”作用;加强专业科普队伍建设,办好一批科普团体,增强科普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成立“专家学者科技报告团”、“专家学者科普服务团”,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

(二)重点工程

1 、抓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工程。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我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坚持以优惠政策强力招商引资,兴办高科技企业。把园区建设培育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传播和扩散高新技术的辐射源。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整合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充分利用园区优势,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全面提升全县农业科技水平。

2 、抓好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工程。 建立健全县、乡、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兴建 “湖南‘ 96318’农村科技信息‘户’联网工程”;利用先进网络系统,收集整理高新技术成果,传播实用科技信息和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建立高新技术项目库,指导科技试验、示范、开发、推广;定期发布信息,加大推介力度,促进农产品流通。

3 、抓好科技富民工程。 聘请科研院所专 家教授深入农村搞好技术培训,大力推广适用技术,引导农村开展各种科技示范推广工作,带动农民致富; 积极申报国家科技富民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用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把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摆到全县工作的关键位置;要高规格成立工作机构,县里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相应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专人来抓;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科技工作组织程度,形成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

(二)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一是积极引入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 资运行机制,实行风险投资企业化运作,发挥政府风险投资资金的导向作用。二是制定相关的税收鼓励政策, 鼓励发展民营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向民营科技企业政策倾斜力度,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高科技领域。三是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全社会公布有关科技信息,以实施重大项目为纽带,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社会投资。

(三)培育造就科技人才队伍。 要充分重视人才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扩大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建立科技发展激励机制,采取技术入股、科技人员持股、技术开发奖励等制度,调动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努力营造人才竞争、人才流动、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大引智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高新技术研究的人才来我县创业,制订鼓励政策,激励学有所成的科技人才回县工作。

   (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要保证达到本级财政支出的 1.1%,今后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二是引导企业科技投入。要引导和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三是鼓励信贷投入。要通过财政资金的优化使用,引导、鼓励金融投资,充分发挥银行等金融部门在科技投入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发展风险投资。建立风险投资新机制,规范风险投资行为,设立引导资金,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创建风险投资基金,吸引省内外、国内外投资机构来 投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湘易办
  • 政府领导
  • 网上信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