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登录|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澧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04-14 08:39 信息来源:澧县统计局
字号:【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共创幸福家园”总目标,抢抓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津澧新城的发展机遇,努力克服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所带来的经济缓行压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工作导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民生福祉和社会建设。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8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90.3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7.1亿元,增长13.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293元,增长15.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4562美元,比上年增加678美元。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1.6︰39.9︰38.5。其中:第一产业下降1.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提高0.1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45.8%和47.5%,比上年分别下降2.6个百分点、下降2.8个百分点和提高5.4个百分点。


表1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 
    绝对量(亿元)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226.210.6
 第一产业48.82.9
 第二产业90.312.5
  工  7213.2
  建筑业18.39.5
 第三产业87.113.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36.2
  批发和零售业10.510.6
  住宿和餐饮业56.8
  金融业2.313.9
  房地产业9.37.6
  营利性服务业29.919.3
  非营利性服务业21.814.6


  全县承办省为民办实事和市八大重点民生工程考核指标49项,其中,省为民办实事28项,涉及全县32个乡镇和22个责任单位。所有事实项目共需建设资金5.7亿元,实际到位5.3亿元。其中,中央拨款1.96亿元、省市拨款0.68亿元、县级拨款0.78亿元、乡村自筹0.74亿元、其他款项1.1亿元。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0公里;解决了7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所,农村公办幼儿园15所;改扩建农村敬老院3所,农村五保户年分散供养标准2400元、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270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达到117元;解决广播电视盲村用户收视问题2.6万户;建设廉租住房144套、公共租赁59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200户;农村危房改造1500户;新增城镇就业人口6457人。

  全县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分别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六涨二跌”。其中,食品类上涨4.2%、衣着类上涨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5%、居住类上涨1.3%、娱乐文化和教育用品上涨0.9%;烟酒类下降1.8%、交通和通讯下降0.1%。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产品竞争力需要提升;部分企业经营比较困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民生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等。

  二、农业

  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亿元,增长2.9%。其中,农业产值34.4亿元,增长3.0%;林业产值1.3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33.8亿元,增长2.8%;渔业产值6.0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5亿元,增长2.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农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3.0%;林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2.9%;牧业增加值15.0亿元,增长2.8%;渔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2.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9.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5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8.9千公顷,增加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4.8千公顷,减少0.3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3千公顷,增加2.2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49.9万吨,比上年减少0.7万吨,减产1.4%。其中,稻谷产量45.1万吨,减产0.6%;小麦产量1.4万吨,增产4.2%;玉米产量1.8万吨,增产4.8%。

  全年棉花产量3.3万吨,减产2.2%;油料产量9.3万吨,增产3.1%;蔬菜产量24.2万吨,增产13.5%;水果产量10.4万吨,增产0.3%;茶叶产量285吨,增产3.3%;

  全年肉类总产量10.3万吨,增长2.6%。其中,猪肉产量7.2万吨,增长6.0%;牛肉产量0.2万吨,减少24.3%;羊肉产量0.4万吨,增长1.2%;禽肉产量2.5万吨,减少1.5%。年末生猪存栏47.2万头,减少3.9%;生猪出栏100.8万头,增长0.1%;牛出栏1.8万头,减少24.3%;羊出栏24.4万只,增长1.2%;家禽出笼1779万羽,减少1.5%;水产品产量6.1万吨,增长8.0%。

  全年拥有农业机械总台数12万台,增长2.2%。其中,拖拉机2227台,增长8.0%;农业机械总动力74.7万千瓦,增长4.5%。化肥施用量20.9万吨,增长0.9%;农药施用量2365吨,增长7.7%。农村用电量0.96亿千瓦时,增长0.6%。279个村(居)通自来水;417个村(居)通电话;355个村(居)通宽带;366个村(居)通有线电视。全年土地流转面积14.1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59.3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全部工业总产值2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4.1亿元,增长20.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31.8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8.7亿元,增长16.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15.1%;重工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25.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46.8%;集体企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39.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52.1亿元,增长19.1%;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44.6%;其他企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7.8%。39家园区工业增加值27.9亿元,增长18.1%。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19.0%;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55.4亿元,增长19.6%。

  全县规模工业涉及26大行业,有22大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煤炭开采业、印刷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四大行业同比下降。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57.3%,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5%,比上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70.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6.2亿元,增长28.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5亿元,增长144.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4亿元,增长20.3%。

  全县规模工业统计的21种主要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16种,占产品总数比重76.2%。食用植物油产量19.8万吨,增长19.1%;大米11.9万吨,增长53.2%;棉纱2.9万吨,增长49.9%;服装131万件,增长47,.2%;石膏169.6万吨,增长58%;陶瓷砖2872万平方米,增长10.5%;原煤17万吨,下降20.6%;啤酒9万千升,下降9.8%。


表2    201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
  万吨17-20.6
  万吨169.658
  万吨11.953.2
  万吨728.9
食用植物油万吨19.819.1
鲜、冷藏肉万吨0.7-59.5
饮料酒千升90014-9.8
万吨2.949.9
服装万件13147.2
人造板万立方米18.982.8
发电量万千瓦时6043025.8
家具万件1.265.8
氮肥万吨4.812.3
塑料制品万吨0.5-0.5
陶瓷砖万平方米287210.5
电子元件万只33132133.2


  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6.3亿元,增长1.5倍;从业人员1.82万人,下降2.7%;职工薪酬9.37亿元,增长22.6%;7家企业发生亏损,亏损企业个数与上年持平,亏损额0.86亿元,比上年新增亏损0.55亿元。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3家)、劳务分包企业(2家)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8亿元,增长17.5%;实现利润1.87亿元,增长175%;从业人员8955人,增长35.4%;职工薪酬3.78亿元,增长98.9%。房屋施工面积158.8万平方米,增长38.4%;房屋竣工面积65.8万平方米,增长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21.6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城镇和非农户投资项目655个,比上年增加165个;共完成投资208.3亿元,增长45.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20.9亿元,下降20.3%;非国有投资187.4亿元,增长57.1%。按城乡分:城镇投资146.5亿元,增长15.8%;农村投资61.8亿元,增长224.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11.1亿元,增长16.4%;第二产业139.7亿元,增长64.4%。其中工业投资138.2亿元,增长63.8%;技改投资55.6亿元,增长100.5%;第三产业57.5亿元,增长12.8%。按结构分:建筑工程110.6亿元,增长32.6%;安装工程15.5亿元,增长83.9%;设备工器具购置60.6亿元,增长41.9%;其他费用21.6亿元,增长96.9%。


3  2013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投资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城镇和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8.345.1
 第一产业11.116.4
 第二产业139.764.4
  其中:采矿业13.947.9
     制造业119.368.9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911.4
     指      投资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建筑业1.6128.5
 第三产业57.512.8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522.2
     批发和零售业3.5-35.2
     住宿和餐饮业1.412.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1120.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6138.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6.528.9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7775
    教育2.283.3
    卫生和社会工作0.5-82.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13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433.3


  全年房地产开发项目20个,比上年减少14个;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3亿元,下降12.8%。其中,住宅投资10.5亿元,下降21.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2亿元,下降17.8%。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48.1万平方米,增长3.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23平方米,下降2.4%。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0.8万平方米,下降51.9%。其中,销售商品住宅2713套,住宅销售面积37.4万平方米,下降53.7%。商品房屋销售额17.4亿元,下降32.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12.7亿元,下降46.2%。全年商品住宅销售均价340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3.3%。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9%,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按经营地分:城镇零售额70.3亿元,增长14.5%;乡村零售额10.5亿元,增长7.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额7.0亿元,增长10%;零售业64.4亿元,增长13.6%;住宿业0.9亿元,增长8.4%;餐饮业8.5亿元,增长21.1%。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71.4亿元,增长13.1%;餐饮住宿收入额9.4亿元,增长21.0%。

  全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26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批发业4家、零售业16家、住宿业2家、餐饮业4家。限额以上企业共实现零售额18.1亿元,增长52.1%,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4%,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零售额居前六位的分别是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书报杂志类、中西药品类、汽车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六大类商品共实现零售额7.5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零售额的81.5%。


4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零售额(亿元)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13.9
按经营地分

其中:城镇70.314.5
   乡村10.57.3
按限额类别分

其中:限额以上18.152.1
   限额以下62.76.2
按消费形态分

其中:商品零售额71.413.1
   餐饮住宿收入额9.421
按行业分

其中:批发业710
   零售业64.413.6
   住宿业0.98.4
   餐饮业8.521.1


  全县引进市外境内资金5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省外境内资金24亿元,增长13.5%。利用外资4540万美元,增长19.6%。全县进出口总额608万美元,其中出口508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客运量0.1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0%,公路客运周转量11.8亿人公里,增长10.8%。公路货运量0.27亿吨,增长9.5%;公路货运周转量51.6亿吨公里,增长16.8%。截至年底,境内各类等级公路里程259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24公里。全县出租汽车拥有量200辆;城区公交线路6条,投放运营车辆72辆;城乡交通线路64条,投放运营车辆257辆。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2.6万辆,比上年净增0.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2.3万辆,比上年净增0.3万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55亿元,增长19.1%;邮政业务总量0.54亿元,增长13.8%。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9.58万户,减少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0.5万户,增加7万户;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42万户,增加1.37万户。全县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75.1部,比上年增加11.3部。

  全年订销报纸、杂志累计份数分别为705.8万份和26.3万份;邮政储蓄余额28.23亿元,比年初增加4.66亿元,增长19.8%。

  全年接待游客373.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9%;实现旅游收入24.87亿元,增长19.4%。年末全县共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澧州古城、彭山庄园)、省红色旅游区1个(毛泽东红色文物纪念馆)、省级特色旅游名村3个(张公庙镇黄河村、双龙乡曾家村、车溪乡城头山村)、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城头山葡萄庄园、大美生态家园、华诚百果园)、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点2家(华诚百果园、大美生态家园)、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家(皇山渔父)、省旅游购物示范点1家(澧县太青山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年末全县有宾馆酒店和社会旅馆近40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瑞高酒店)、三星级酒店3家(桃花滩宾馆、金龙玉凤饭店、城头山国际大酒店)、二星级酒店1家(兰国宾馆)。旅行社2家,旅行社营业部4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财政总收入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亿元,增长17.8%。其中,税收收入4.7亿元,增长20.5%;非税收入3.6亿元,增长14.5%。上划中央收入2.3亿元,增长7.3%;上划省级收入0.9亿元,增长14.8%。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3亿元,增长27.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亿元,减少8.1%;农林水事务支出5.7亿元,增长45.1%;教育支出5.4亿元,增长0.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亿元,增长17.7%;医疗卫生支出3.9亿元,增长29.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亿元,增长244%;住房保障支出1.1亿元,增长33.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96.1亿元,比年初新增32.6亿元,比上年末多增3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60.5亿元,比年初新增26.8亿元,同比多增1.2亿元;单位存款余额32亿元,比年初新增4.8亿元,同比多增1.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83.6亿元,比年初新增16.9亿元,比上年末多增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8.9亿元,比年初新增7.5亿元,同比多增0.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4.7亿元,比年初新增10.7亿元,同比多增5.4亿元。

  全县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15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7家,人寿保险机构8家。全年保费收入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财产险收入1.25亿元,增长4.2%;寿险收入3.61亿元,增长16.5%。全年赔付额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财产险赔付0.65亿元,增长3.2%;寿险赔付0.31亿元,增长138.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9所。其中,普通中学39所,职业中学5所,小学135所。本学年在校学生79912人,比上年增加188人。其中普通中学学生32873人,减少1065人;职业中学学生7850人,增加1039人;小学学生39189人,增加214人。本学年毕业生人数21303人,比上年增加414人。其中,普通中学毕业生11575人,减少31人;职业中学毕业生2976人,增加390人;小学毕业生6752人,增加57人。本年高考录取考生4859人。其中,本科生2833人。全县共有教职员工6304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员工3392人,职业中学教职员工404人,小学教职员工2508人。

  年末全县幼儿园23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3所,民办幼儿园177所。城区幼儿园32所,农村幼儿园198所。入园幼儿22317人,在园专职教师1034人。

  全县申请专利310件,其中授权专利158件。纳入高新技术统计范围的企业有2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7亿元,占GDP比重的8.3%。全年承担科研项目59项,总投入677万元。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5.8亿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320人。在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为迎接历史文化名人蒋翊武就义100周年,建成了占地200亩,功能完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翊武公园。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均实施了免费开放,举办各类艺术培训75期,受训人数5000人次。图书馆实现了全天候开放,每周开放时间达56小时。全年免费送电影下乡6364场次,观众180万人次;送戏下乡94场,观众4.7万人次。国家二级作家蔡德东创作的30万字长篇历史小说《蒋翊武》正式出版发行;30集电视连续剧《蒋翊武》、电影《辛亥元勋蒋翊武》分别举行了开拍仪式。电视“村村通”工程,本年新增直播卫星接收用户6346户,有线和无线数字入户19825户。广播“村村响”工程,安排专项资金603万元,完成了32个乡镇广播室和5500个村组终端广播的安装,全县广播覆盖率达到100%。

  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633个。其中,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32个,专科防治站所6个。卫生系统政府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3163人,卫生技术人员239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31人,注册护士1189人,核定床位3281张。全年总诊疗病人135.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9.89万人,参合率98.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2.32亿元,受益人数187.66万人次。

  体育中心于9月全面建成,并成功举办常德市第六届运动会。该项目占地120亩,总投资1.3亿元;主要建有体育馆1座,田径场1个,室内外游泳池3个,教学综合楼1栋,室外篮球场、门球场、网球场共6个及道路、绿化等景观配套设施,是目前全国领先的县级体育中心。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彩票网点34家,发行电脑、即开型体育彩票1200多万元。全年争取全民健身中心补贴资金400万元、国家“雪炭工程”援助资金300万元、引进个人资金1000万,用于体育设施的配套建设。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年末全县总户籍人口91.03万人,比上年减少2.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9万人,减少0.43万人;农业人口74.13万人,减少1.7万人。总人口总中,男性46.11万人,女性44.92万人。年末总户数33.08万户,比上年减少0.33万户。全年出生1.03万人,人口出生率11.35‰;死亡0.31万人,人口死亡率3.35‰,人口自然增长率8.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9.95万人,比上年减少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46万人,农村人口49.49万人,城镇化率38.1%,比上年提高2.93个百分点。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4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2元,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05︰1,低于全国3.03:1的水平。

  城乡居民人均家庭消费总支出1059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消费总支出12917元,农村居民人均家庭消费总支出8776元。城乡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支出1384元,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的13.06%。城乡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2.3平方米。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45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02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04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63户,动态清零率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299人;职业培训总人数6800人;技能鉴定发证5910人。其中,初级工3801人;中级工2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2%以内;争取就业专项资金2586万元。

  全县十大类保险(不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09万人,比上年增加1.94万人;征缴社会保险基金6.62亿元,增加1.2亿元;支付社会保险待遇6.48亿元,增加0.81亿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17万人,征缴基金4.58亿元,实际支付3.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84万人,征缴基金0.66亿元,实际支付0.96亿元;新农保参保45.04万人,征缴基金0.3亿元,实际支付0.96亿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0.64万人,征缴基金0.15亿元,实际支付0.34亿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0.42万人,征缴基金0.01亿元,实际支付0.03亿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6.21万人,征缴基金0.36亿元,实际支付0.34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99万人,征缴基金0.29亿元,实际支付0.27亿元;生育保险参保3.88万人,征缴基金0.02亿元,实际支付0.01亿元;失业保险参保3.43万人,征缴基金0.08亿元,实际支付0.04亿元;工伤保险参保4.47万人,征缴基金0.16亿元,实际支付0.13亿元。

  全县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3万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8万人,农村低保对象2.5万人。发放城乡低保金10131万元。其中,发放城镇低保金5519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4612万元。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270元,比上年提高27元;农村低保月保障标准117元,比上年提高16元。全县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6个;床位2400张;供养对象7200人。其中,五保户集中供养对象1993人,分散供养对象5207人;全年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4200元,比上年增加60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2400元,增加400元。

  年末全县共有15个镇、17个乡、417个村委会和61个居委会。

  十一、节能降耗、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能源消费总量141.0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4%。单位GDP(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能耗0.84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9万吨,比上年增长9.5%;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变动率下降5.6%。全社会电力消费量7.62亿千瓦时,增长3.5%。其中,工业用电量3.57亿千瓦时,下降5.1%。

  县域内已发现和探明各类矿产资源共三大类二十余种。主要有煤、石煤、铁矿、芒硝、盐、石膏、水泥灰岩、膨润土等。其中煤、芒硝、石膏、水泥灰岩、膨润土等储量大、品位高、矿床潜在价值大。

  全县土地总面积2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6千公顷,园地9.1千公顷,林地45.9千公顷,草地4.7千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7千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2千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6千公顷,其他用地6.4千公顷。全年交易建设用地2786亩,土地成交价款20.94亿元。

  全县水资源总量1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4亿立方米;各类水库蓄水量5亿立方米。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203万立方米,森林资源蓄积量增长率3.78%。县城建成区面积2330公顷,城区绿化覆盖面积450公顷,绿化覆盖率19.3%。

  全年平均气温17.8℃,比上年上升1.3℃;年极端最高气温40℃,比上年上升3.6℃;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比上年高0.9℃。全年降水量1326.1毫米,比上年减少72.2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6天,比上年减少3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22天,比上年减少1天。

  全年完成限制治理项目7个,总投资2469万元。澧水水质维持在国家地表水质Ⅲ类标准,涔水水质达Ⅳ类标准,水质功能达标率100%,市城区饮用水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全年废水排放总量162万吨,比上年减少1110万吨,废水处理率80%。废气排放总量56.9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46.1亿标立方米,废气处理率70%。全年城镇污水排放总量1270万吨,城镇污水处理量1080万吨,污水处理率85%。县城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336天,空气质量达标率92%。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不含火灾事故)206起,死亡28人。其中,工矿商贸领域事故3起,死亡8人(烟花爆竹事故1起,死亡6人;非煤矿山事故2起,死亡2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38起,死亡8人;铁路路外事故2起,死亡2人。生产经营性事故死亡18人,超全年控制考核指标6人。

  注:1、本公报所列2013年度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额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湘易办
  • 政府领导
  • 网上信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