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澧县财政总决算公开
一、2013年财政决算情况
2013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强力争资增收,强化统筹调度,全力保障民生,确保重点支出,圆满完成了财政收支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财政收入决算情况
2013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15408万元,同比增长15.36%。其中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617万元,同比增长17.84%;上划中央收入22580万元,同比增长7.26%;上划省级收入9211万元,同比增长14.75%。财政总收入中,国税部门完成27581万元,地税部门完成52738万元,财政部门完成35089万元。
2013年,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3617万元,比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预算调整数增加2011万元。其中国税短收542万元,地税超收673万元,非税增加1880万元。
2013年,上级补助收入达到222327万元,比预算调整数增加153623万元。增加部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专项转移支付收入88502万元,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3398万元、公共安全2235万元、教育315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784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0012万元、医疗卫生8078万元、节能环保3830万元、农林水事务32621万元、交通运输3186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2885万元、住房保障679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1306万元等;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有明确支出用途、带有专项资金性质的转移支付收入65121万元,主要包括: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8343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和低保等转移支付266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转移支付21749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奖补等转移支付2689万元、政法系统转移支付2033万元等。
上级补助收入决算数与预算调整数差别较大,主要是上级专项性质的转移支付收入因其不确定性而未进预算,从2014年起,县财政已在编制预算时对这一部分不能随意调整的转移支付收入进行了适当预计。
地方政府债券收入4900万元,与预算调整数相同。
上年结余及结转61388万元,与预算调整数相同。
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617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22327万元,加地方政府债券收入4900万元,加上年结余及结转61388万元,财政收入总计 372232万元。
(二)财政支出决算情况
2013年,公共财政支出完成316170万元,比上年增加70223万元,增长28.55%。具体到科目情况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048万元、国防支出41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4526万元、教育支出5410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948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15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24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8329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70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817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60589万元、交通运输支出8919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24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488万元、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39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747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0908万元、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1544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438万元、其他支出1142万元。
公共财政支出数比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预算调整数增加164617万元,支出增加部分主要是上级专项性质转移支付收入对应发生的支出。
2013年,上解上级支出2970万元,比预算调整数减少687万元。减少因素主要是“两会一部”借款本息年中已按省财政厅要求一次性还清。
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400万元。
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支出316170万元,加上解上级支出2970万元,加债券还本支出1400万元,财政支出总计320540万元。
(三)财政收支决算平衡情况
2013年,财政收入总计 372232万元,财政支出总计320540万元,收入减去支出,年终滚存结余51692万元,其中:结转下年使用支出51654万元,净结余38万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2013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一)收支完成情况
2013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499万元,占年初预算6821万元的124.6%,比上年7783万元增长9.2%。分项目完成情况如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375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4145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82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050万元、育林基金收入239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95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477万元、船舶港务费151万元、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收入41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19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752万元、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收入7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317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528万元。
2013年,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9158万元,比上年15793万元增长84.63%。分项目完成情况如下:教育支出618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33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898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624万元、交通运输支出41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01万元、其他支出2180万元。
(二)基金预算的收支平衡情况
2013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499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8767万元,上年结余10006万元,基金收入共计37272万元。基金支出完成29158万元,基金上解支出83万元,基金支出共计29241万元。收入减支出,基金年终滚存结余8031元,均为结转下年使用支出。
三、2013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特点及成效
(一)财政收入稳步提高
2013年,财政收入总量、质量、增幅稳健增长。全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1.5亿元,连续四年以亿元级增长态势向上跨越,在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增幅30%左右的基础上,2013年又同比增长了15.36%。财政总收入中税收占比68.62%,比上年提高了0.25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56.69%,比上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增幅20.55%,非税增幅14.47%,近3年来,税收收入增幅首次超过非税收入增幅,财政收入质量有所提升,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二)服务大局持续加力
围绕工业爬坡上坎、项目提速增效和城市扩容提质,县财政积极作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对上争取到位各类资金26.9亿元;县本级预算安排各类项目建设资金2.1亿元;通过预算外存量资金、国土国资专户等方式调度资金5.8亿元;通过财鑫担保公司澧县分公司为58家企业担保贷款超过3.55亿元;累计注入国有资产54.2亿元,做大做实六大投融资平台,2013年当年累计融资3.5亿元。此外,财政部门通过风险补偿、增量奖励以及贷款贴息等方式,搭建银企融资桥梁,鼓励信贷投放;同时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招投标主动提前介入,特事特办、程序从简、审批从快、限时办结。
(三)民生保障不断升温
2013年,县财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一般公务性支出,确保民生保障资金需求。2013年度完成公共财政支出31.6亿元,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22.4亿元,超过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七成。城镇和农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32个乡镇卫生院和454个村卫生室全部实施了药品零差价销售,基本药物品种增加到520个,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提高到3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连续9年提高。农村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的五保户年均标准分别提高到2400元、4200元。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水泥路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覆盖,免费送电影戏剧下乡达到一村一月一次。村级公共服务试点在全县50个村先行铺开,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比例提高到1:4,村级奖补面累计达到234%。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各类补贴40项,资金2亿元,为城乡居民户均增收近千元。乡镇政府公务费和村级低限运转资金已分别保障到了平均60万元和6万元。
(四)改革管理纵深推进
按照“精简、统一、规范、高效”的原则全面清理整顿各单位银行账户,财政资金安全性及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四费”支出管理明确了总额控制、指标管理、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公务卡结算、止付预警、约谈提醒等一系列加强厉行节约的管控举措,一般公务性支出进一步“瘦身”。33家公共职能强、资金流量大、与民生联系紧的部门单位按要求在各自门户网站公开了本年度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和47项重大专项资金预算,提高了财政资金透明度。县本级财政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纳入绩效评价范围,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申报纳入部门预算编审流程,“用钱必问效,无效需问责”的部门绩效责任更加清晰明朗。
四、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财政收入问题,我县如要在2017年实现全面小康,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需要达到22.9%以上,当下我县主体税源单一、收入结构失衡、税收质量偏低、工业企业增长后劲乏力等不利因素难以有力支撑这种连续数年的高位增长。同时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的问题也在逐步彰显,2013年我县公共财政收入的税收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67个百分点,处于全市下游水平;二是资金保障问题,目前我县可支配财力仅够保运转保民生所需,支持项目建设的压力前所未有;三是支出管理问题,当前部门利益的条块分割制约了专项资金整合的力度和规模,致使资金投向分散,使用效益偏低。
下一步,县财政将紧紧围绕今年的工作目标,突出抓好“五个创新”:一是创新机制抓收入。着重培育好财源环境、征管环境、政策环境。二是创新观念促发展。支持融资平台规范运行、支持城市改造扩容提质、支持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三是创新改革增活力。积极做好新一轮体制改革前期准备,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四是创新思维保民生。改进民生保障理念,充实民生保障内容,提高民生保障标准。五是创新举措强监管。强化预算管理,硬化支出管控,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加强和改进财政预算管理,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我们将诚恳接受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扎实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推动澧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