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登录|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3-05-08 12:49 信息来源:澧县应急管理局
字号:【

澧防指发〔2023〕4号

各防汛抗旱分指挥部、指挥所,县直有关单位:

澧县2023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已修订完善。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指挥部会商审定,现予印发,望有关单位认真执行。各级防汛指挥机构要相应制定本单位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做到应对有策。

附件:

1.澧县非常洪水度汛方案

2.澧南垸分洪闸调度方案

3.西官垸分洪闸调度方案 

4.澧阳平原排渍方案  

5.澧县抗旱应急预案

6.澧县山洪灾害防御方案  

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2023年4月28日  

澧县非常洪水度汛方案

湖区在出现1998年、2003年型洪水时,确保澧阳大垸、澧淞大垸、涔康上下垸及西官垸度汛安全;确保澧南垸、西官垸主动蓄洪,实施蓄洪不亡人。山区在遭遇特大暴雨山洪灾害时, 确保大、中、小型水库不垮坝,杜绝群死群伤。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特制定此度汛方案。

1.澧水、淞滋水

⑴当澧水上游出现强降雨,江垭水库、皂市水库达到汛限库容(江垭水库8.03亿立方米、皂市水库6.6亿立方米),且天气继续恶化,库容上涨迅速,澧水石门站流量仅在10000秒立米以内,向市、省指挥部报告,要求两座水库泄洪。

⑵当澧水出现1998年、2003年型洪水,津市站水位接近44.00米时,澧县道水5个堤垸(不包括磨子坪垸)、临澧县烽火垸等傍山小垸已先期启用,水位仍继续上涨,石门流量达到或超过1.6万秒立米,且澧南闸水位达到45.67米,危及淞澧大圈特别是津澧新城安全时,向市、省指挥部紧急报告,启用澧南垸分洪。

⑶当澧水出现1998年、2003年型洪水,或长江洪水与澧水洪水遭遇,津市水位达到或超过44.00米、安乡水位达到或超过39.5米、石龟山水位达到或超过41.00米,且七里湖垸、澧南垸、新洲下垸已先期使用,淞澧大圈危急时,向市、省指挥部紧急报告,启用西官垸分洪。 

2.涔水

涔水上游有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石门燕子山乡黑天坑和澧县太青,经小渡口注入澧水,全长114公里,流域面积1188平方公里,其中王家厂水库拦截484平方公里,赵家峪水库拦截16.3平方公里,盐井水库拦截8.21平方公里。我县有涔水大堤75.754公里,其中左岸涔康上垸19.44公里、涔康下垸18.918公里、澧淞大垸17.468公里,右岸澧阳大垸14.328公里、北民湖5.6公里(不包括间堤8.816公里)。

涔水河道水位对应容积表(单位:米、万立方米)

水位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容积

325

603

879

1508

2560

3815

5070

6675

8190

9595

11000

⑴汛期控制调度方案

当澧水发生洪水,且澧水高于涔水,小渡口闸被迫关闭时,涔水河槽蓄水调洪。执行“高水高排”原则,将袁家港水位尽量控制在保证水位41.77米(吴淞高程)以下。一是抓好日常抢排,将涔水保持低水位状态。进入汛期后,当涔水水位高于澧水水位时,小渡口闸保持常开状态,利用内、外河水位差,闸排泄洪;当涔水水位低于澧水水位时,小渡口闸保持闭闸状态。二是控制大中型水库蓄水。为充分发挥王家厂大型水库及赵家峪、盐井2座中型水库的拦洪效益,6月底前,王家厂水库控制库容1.2亿立米(水位78.23米),赵家峪水库控制库容500万立方米(水位47.30米),盐井水库控制在800万立方米(水位72.70米)内;7月底雨季结束前,王家厂水库控制库容在1.49亿立方米(水位80.00米),赵家峪水库控制在850万立方米(水位49.12米),盐井水库控制在1370万立方米(水位75.38米)内。三是控制北民湖水位。抢抓涔水3月底前低水位机遇,将北民湖从老狮子桩闸排入涔水,使北民湖水位保持在33.00米以内,4月底前不超过34.00米。

⑵涔水特大洪水调度方案

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原则,当涔水高于澹水时,关闭中渡口闸,涔水、澹水分开调度。

一是王家厂水库尽量拦蓄。6月底前王家厂水库库容控制在1.2亿立方米以内。若库区出现100毫米降雨,王家厂水库库容将新增2000万立方米,总库容达1.4亿立方米;当小渡口闸关闭,涔河超警戒水位或达到保证水位,王家厂水库暂不下泄;如再出现强降雨,将超过汛期限制水位(80.00米),及时报告省、市防指,尽量将水库控制在82.6米(相应库容2亿立方米)的正常蓄水位。超过82.6米,原则上视水库下游涔河的汛情控制;若水库水位超过84米,实际水位也超过了泄洪闸闸门顶部高程,已无法控制,来多少流量下泄多少。

二是小渡口泵站适时开机抢排。当澧水水位高于涔水水位时,小渡口闸关闭,小渡口泵站分情况开机抢排:①涔水水位达到38米,涔水流域正在降雨,且预报未来有持续性强降雨;②涔水水位达到警戒水位39.5米,且水位继续上涨;③涔水水位达到警戒水位39.5米,水位未上涨,但预报未来有持续性强降雨,开机抢排预留调洪容积,停排水位36.5米。④王家厂水库泄洪,涔水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

三是北民湖开闸分洪。当小渡口闸关闭,涔河袁家港水位达到41.00米,且天气继续恶化,王家厂水库水位已达防洪高水位、小渡口泵站满负荷运行(6台机组2.07万千瓦),涔河两岸出现危机时,报市防指同意后,开启老狮子桩闸(370m3/s)向北民湖分洪,袁家港水位继续上涨至41.5米时,开启新狮子桩闸(170m3/s)向北民湖分洪。

四是北民湖破堤蓄洪。当小渡口闸关闭,王家厂水库被迫泄洪,小渡口泵站满负荷运行(6台机组2.07万千瓦),北民湖已开启新、老狮子桩闸分洪,仍不能使涔河水位回落,袁家港水位达到41.77米时,向市指挥部紧急报告,北民湖破堤蓄洪。由县蓄洪安全转移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破堤蓄洪,由县公安局组织公安干警和炸药等爆破物资器材,按上级指挥部批复意见,选择在合同铺实施爆破蓄洪。

北民湖水位、面积、容积关系

水位(m)面积(km2)容积(万m3)备 注
32
15251.北民湖一般年份汛期蓄水位在35米左右,有效容积只考虑35米起调。
2.水位35米以上洲滩及可耕地面积约7000亩。
3319.43163
3419.485093
3519.577046
3619.679008
3719.7610989
3819.812959
3919.8314941
4019.8716927
4119.8918916

3.澹水及澧阳平原排涝

一般情况下,澹水控制在39米以下,保持低水位状态。当乔家河闸关闭、小渡口闸关闭,澹水不能经中渡口、小渡口闸自排入澧水,羊湖口电排分情况开机抢排:①澹水水位达到36.5米,澧阳平原正在降雨,且预报未来有持续性强降雨;②澹水水位达到38.5米,澧阳平原继续降雨且水位继续上涨;③澹水水位达到38.5米,水位未上涨,但预报未来有持续性强降雨。羊湖口电排开机抢排预留澹水调蓄容积,停排水位36.5米。

当澹水水位达到40.5米时,视具体情况关闭十回港闸,同时节制十支三、周家溶、南三撇、万家铺、荣涔排等闸分段蓄渍,确保津澧新城安全。

4.水库度汛

各大、中、小型水库按省、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度汛计划运用。

⑴大型水库

小渡口闸未关闭的情况下,王家厂水库不控泄,维持汛限水位80.0米。当水库来水小于257m3/s时,不控泄,水库水位维持在汛限水位80.0米;当水库来水大于或等于257m3/s时,水库开始蓄洪,水位上升;当库水位达到正常蓄水位82.6米,王家厂水库开闸泄洪,即来多少泄多少。当澧水三江口出现洪峰,预判小渡口闸将要关闭,王家厂水库水位在82.6米以内,王家厂水库要提前关闸;当澧水洪峰过后预判小渡口闸将要开启,王家厂水库要提前开闸泄洪。

小渡口闸关闭的情况下,当水库来水小于107m3/s时,水库不泄洪,水位维持在汛限水位80.0米,水库来水大于或等于107m3/s时,控制下泄流量107m3/s;当库水位达到防洪高水位84.0米,王家厂水库开闸泄洪,即来多少泄多少。县防指加强适时调度,雨季结束时王家厂水库库容尽量达到1.49亿立方米,确保抗旱灌溉。

⑵中型水库

山门水库:库容尽量达到7000万立方米以上;

太青水库:库容超过500万立方米以上时,启动向山门水库输水,年度内太青水库向山门水库输水1000万立方米以上,确保30万人饮水及5个镇的农业灌溉用水需要。

赵家峪水库:6月底前库容控制在500万立方米内。 

5.附则

⑴涔澹蓄洪区、澧南垸、西官垸应做好蓄洪安全转移的各项准备,一旦下达蓄洪命令,启开分洪闸蓄洪。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九垸应做好破堤蓄洪准备。

⑵澧水津市以上30.9公里大堤属砂卵石基础,皆视为险段防守,特别是古大堤、王家堤、陈家拐、兔子口抬堤、群星抬堤、黄沙湾、五家洼、宋家渡、临津等堤段要重点防守。城头山镇古大堤、澧浦街道肖家倒口、小渡口镇狮子口属于历史三大溃口,视为澧水的三大“门户”,应重点防守。 

⑶县防指对水库及下游乡镇下达泄洪调度命令时,下游乡镇应迅速组织相关村居、企业做好应对准备,必要时组织群众进行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澧南垸分洪闸调度方案

澧南垸属全省24个蓄洪垸之一,承担2亿立方米的蓄洪任务。澧南分洪闸属大型Ⅱ级水闸,设计为9孔,历史最高水位47.00米(2005年刘家河水位尺校核),设计分洪水位45.67米,设计分洪流量2380m3/s,24小时蓄满。为有序实施蓄洪调度,特制定此方案。

1.蓄洪条件。当澧水出现1998年、2003年型洪水,石门站洪峰流量出现超过16000秒立米,津市水位达到44.00米、兰江闸水位达46.10米(澧南垸刘家河相应水位46.07米)以上时,预报水位仍将上涨,道水傍山小垸已经蓄洪,且仍不能缓解淞澧大圈危急时,县指挥部随即向市、省指挥部报告,申请启用澧南分洪闸蓄洪。

2.蓄洪调度。由防汛包闸县级领导现场指挥蓄洪调度。下达蓄洪命令后,按照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操作规程进行开闸操作。澧南分洪闸管理所负责闸门蓄洪启闭、闸门运行时泄洪流态、下游冲刷、建筑物运行状态的观测,及时向县指挥部报告蓄洪情况。

3.防汛责任。澧南分洪闸蓄洪调度属于澧南垸防汛抗旱分指挥部防汛责任区,纳入澧南垸分指挥部抗洪抢险调度管理。分指挥部必须编制防汛预案,添储防汛器材,统一协调指挥。明确澧南镇镇长、干部2名、巡逻队20人、抢险队100人,按“保证水位”要求防守。一旦启用蓄洪,增加抢险劳力200人。分洪闸管理所要加强水位观测汇报,积极配合搞好防守,按县指挥部的命令搞好分洪闸启闭,严格按规程操作,确保工程安全。

西官垸分洪闸调度方案

西官垸属全省24个蓄洪垸之一,承担4.44亿立方米的蓄洪任务。西官垸分洪闸属大型Ⅱ级水闸,设计为6孔,历史最高水位42.78米,设计分洪水位41.00米、分洪流量1500m3/s,72 小时蓄满。为了有序实施蓄洪调度,特制定此方案。

1.蓄洪条件。当澧水出现1998年、2003年型洪水,或长江洪水与澧水洪水遭遇,津市水位达到或超过44.00米、安乡水位达到或超过39.5米、石龟山水位达到或超过41.00米,且澧南垸、七里湖垸、新洲下垸已先期使用,仍不能缓解淞澧大圈危急时,向省、市指挥部报告,开启西官垸分洪闸蓄洪。

2.蓄洪调度。由包闸县级领导现场指挥蓄洪调度。下达蓄洪命令后,按照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澧县西官垸分洪闸安全调度运行方案》操作,西官垸分洪闸管理所负责闸门蓄洪启闭,搞好闸门运行时泄洪流态、下游冲刷、建筑物运行状态的观测,及时向县指挥部报告蓄洪情况。

3.防汛责任。西官垸分洪闸蓄洪调度属于西官垸防汛抗旱分指挥部防汛责任区,纳入西官垸分指挥部抗洪抢险调度管理。分指挥部必须编制防汛预案,添储防汛器材,统一指挥协调。明确官垸镇镇长、2名干部、巡逻队20人、抢险队100人,按“保证水位”要求防守。一旦启用蓄洪,增加抢险劳力200人。管理所加强水位观测汇报,积极配合搞好防守,按上级指挥部的命令搞好分洪闸启闭,严格按规程操作,确保工程安全。             

澧阳平原排渍方案

为确保澧阳平原十年一遇一日暴雨187毫米、三日暴雨235毫米不因渍成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特制定澧阳平原排渍调度方案。

1.北三撇  

按与临澧县有关协议,在合口外河水位未达到48.5米、向阳闸未关闭时,迎春闸不能启开。当向阳闸水位超过48.5米,袁家港水位未达到39.0米时,迎春闸可适当开启。一旦袁家港水位超过39.0米,迎春闸应立即关闭,澧县、临澧县各自承受渍涝灾害。汛期该渠系的防守由平原灌区丁仁英同志负责,习永兵、彭习金同志负责驻守迎春闸。大堰垱镇安排一名副镇长、水利站长及巡逻队20人负责本行政渠段的防守。如遇特殊情况,由该镇上200名劳力应急抢险。

2.北一撇  

当合口闸、向阳闸未关闭时,北一撇渠首九里闸不能开启。向阳闸被迫关闭后,按我县与临澧两县协议,由大堰垱镇永富闸泄洪,下泄流量控制在每秒15立方米之内。汛期该渠系由平原灌区丁仁英负责,彭俊杰同志防守永富闸,加强向阳闸、迎春闸外河以及熊家湾底涵水位观测,将水位、闸门启闭运行情况及时向灌区管理处、县防指报告。大堰垱镇储备砂石30立方米、编织袋300条,明确一名副镇长、水利站一名副站长负责,上巡逻队20人巡堤查险。如遇特殊情况,大堰垱安排200名劳力应急抢险。

3.澧水总干渠

排渍期间,澧水总干渠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绝对关闭进水闸,九合闸、白塘闸均不得启开向下泄流。汛期由平原灌区丁仁英同志负责,九合闸由平原灌区刘威威、刘四清同志和临澧县合口镇水利站工作人员共同防守,三合闸由龚德平同志防守,白塘闸由罗文生同志防守。城头山镇安排一名副镇长、水利站长负责,组织50名劳力巡堤抢险。九合闸由灌区管理处备编织袋300条、被絮10床作为防汛抢险急用。

4.南三撇

当乔家河闸、十回港闸开启正常运行时,南三撇排区渍水经万家铺闸下泄。当十回港闸关闭或周家溶闸水位达到41.5米时,南三撇万家铺闸应立即关闭。当南三撇贺家桥闸上水位达到43.5米以上时,按澧县、临澧县两县协议,南三撇万家铺节制闸或贺家桥闸适当开启,但控制贺家桥上水位不得低于43.5米。汛期该渠系由平原灌区杨贤平同志负责,唐纯杰同志负责贺家桥闸的防守。城头山镇组织400名劳力加强本行政区内渠段的防护。

当乔家河闸未关闭时,万家铺闸不节制,渍水经南三撇排入澧水。当乔家河闸与十回港闸关闭时,关闭万家铺闸,启开王家堤机埠排渍。汛期张永祥、杨军平同志驻守万家铺站,负责水位观测和涵闸启闭。城头山镇安排一名副镇长、水利站副站长负责,组织防汛劳力200人,负责该渠段的防守。

5.杨泗河排(含乔涔南排)、大坪排渠

一般情况下,十支三节制闸应关闭,开启乔家河闸经杨泗河排渠排入澧水。当乔家河闸受澧水顶托不能外排时,关闭乔家河闸,开启十支三节制闸,渍水通过十回港闸排入澹水,再经中渡口、小渡口注入澧水。当小渡口闸被迫关闭,涔水高于澹水,关闭中渡口闸。当澹水新昏头(福田寺机埠)水位达到38.5米,县城上游仍在降雨,启动羊湖口电排排渍。澹水新昏头水位达到40.5米,天气继续恶化,则关闭十回港闸,同时分别节制十支、八支、周家溶、万家铺等闸,分段蓄渍,确保县城安全。

当栗河水达到36.5米时,启开黄沙湾电排排渍,大坪排以北23.55平方公里的渍水,在大坪排渠未达到设计水位时,尽量开启十四支入渠涵向大坪排渠泄水。当无法向大坪排渠排水时,十四支入渠涵关闭后,则打开十四支倒虹吸管并启动黄沙湾机埠排渍。 

在汛期,上述两渠由平原灌区杨贤平同志负责。李华、李峰同志负责马堰闸的水位观测、启闭;傅涛、龚磊负责十支三闸的水位观测、启闭;张小华、宋宜方同志负责十回港闸的水位观测、启闭;城防处负责澧阳倒虹吸管的水位观测、启闭;刘慎双、徐春生同志负责八支两孔闸的水位观测、启闭。上述四处防洪闸驻守人员在防汛紧急期每两小时向管理处汇报一次水情变化和启闭情况。两渠实行属地防守,澧西、澧阳街道各安排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城防处各安排一名主要负责人负责,其中澧西、澧阳街道各上劳力500人,备砂卵石500立方米,编织袋3000条。

6.荣涔排渠

一般情况下,乔家河闸未关闭,荣涔排渍水由乔涔南排排出。当乔家河闸关闭时,如果大坪排渠水位高于荣涔南排水位时,则关闭荣涔南排穿大坪干公路节制闸以防环流抬高周家溶水位。同时,启开大坪排八支节制闸,渍水由大坪排渠排入澹水河。汛期以上涵闸的调度由平原灌区杨贤平同志负责,潘木林、李冰、彭庆等同志驻守周家溶闸,负责水位观测和闸门启闭。周清华、徐春生同志负责荣涔排大坪干公路节制闸水位及闸门的启闭,由澧西街道组织500名劳力负责渠道防守。张华山同志驻守干河八支泄洪闸,负责水位观测和闸门启闭。由大堰垱镇组织200名劳力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渠段防守。

7.澧涔排渠

一般情况下,该排渠段必溶闸应开启,外排渍水。当涔河水位高于内河时,则关闭该闸,以保安全。汛期该渠系由杨贤平负责,段必溶闸由徐日东、唐波同志驻守,负责水位观测及闸门启闭。由涔南镇组织200名劳力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渠道防守。

8.附则

⑴澧阳平原排渍调度由任季同志总负责,落实防守责任,加强工程调度,确保度汛安全。有关镇街和单位必须积极配合,相应制定本辖区排渍调度方案,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严阵以待,有序推进防汛排渍工作。

⑵当上述排渍方案执行后,如县城区仍然危急,且大坪排渠出现大险的情况下,则选择在澧西街道的九堰、石塘、高潮、新庙村和城头山镇的黄河、合兴、东岳、车溪、詹家、牌楼、大河、新民等低洼地临时调蓄渍水,确保县城和澧阳平原度汛安全。 

澧县抗旱应急预案

1.抗旱原则

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2.应急预案

抗御轻度干旱预案(连续10天—20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旱10%—20%)

⑴受灾镇(街道)将旱情、灾情上报县防指,启动抗旱应急预案。

⑵县防办掌握旱情发展趋势,了解、统计受旱情况,发布旱情通报;向县指挥部领导报告旱情,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

⑶气象部门发布干旱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向县防办提供降雨、蒸发、气温、土壤墒情等情况,分析未来的天气形势,不失时机地开展人工增雨。

⑷县水利局加强抗旱水源管理,掌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情况,下达各类水利工程抗旱灌溉任务,落实抗旱供水计划;抓好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管护,积极检修抗旱设备,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

⑸农业部门掌握农作物播种情况、苗情,推广抗旱农业新技术,加强田间管理。

(6)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全力投入抗旱。

抗御中度干旱预案(连续21天—30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旱20%—40%,部分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影响)

⑴受灾镇(街道)将旱情、灾情上报县指挥部,启动抗旱应急预案,根据灾情,确定救灾应急工作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实施。

⑵县指挥部及时向市指挥部报告灾情和救灾情况,召开抗旱应急工作会议,部署抗旱救灾工作,组织有关部门赴灾区核实灾情,协助当地开展抗旱救灾应急工作。

⑶县防办发布旱情消息,了解、统计受旱情况,及时掌握各镇(街道)的旱情发展变化和抗旱动态;向县指挥部领导报告旱情信息和抗旱情况,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组织县抗旱服务队深入干旱重点镇抗旱。

⑷气象部门发布干旱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向县防指、各镇(街道)提供降雨、蒸发、气温、土壤墒情等情况,并分析未来的天气形势和发展趋势,提出抗旱建议,不失时机地开展人工增雨。

⑸农业部门负责调查农作物苗情,向指挥部报告作物的种植结构、种植面积、生长时期,分析旱情对作物的不利影响。做好农业生产所需种子、农资的调拨供应工作。根据旱情发展情况,适时进行农作物改种和补种,推广应用有关抗旱农业新技术,制定农业救灾措施并组织实施。

(6)水利部门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掌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情况,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做好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调水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千方百计扩大抗旱灌溉面积。

⑺县发改、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做好抗旱救灾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工作,并定期向县指挥部报送物资储备情况。

抗御严重干旱预案(连续31天—45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旱40%—60%,居民饮水发生困难)

⑴受灾镇(街道)将旱情、灾情上报县政府、县指挥部,立即启动抗旱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抗旱救灾,及时划拨专项抗旱救灾应急经费,积极动员和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⑵县指挥部及时向省、市指挥部报告灾情和救灾情况,传达上级对抗旱救灾工作的指示,请求国家和省、市的支援。立即启动县级抗御干旱应急预案,组织召开由农办、应急、气象、水利、农业、财政、规划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抗旱会商紧急会议,分析旱情、灾情发展态势,研究部署全县抗旱救灾工作,并发出抗旱救灾紧急通知,督促受灾镇(街道)组织力量投入抗旱,组织工作组赴灾区核实灾情,协助当地开展抗旱救灾应急工作。

⑶县防办发布旱灾情消息,及时了解、掌握、统计旱灾情及发展趋势、抗旱工作情况;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报告旱灾情信息和抗旱救灾情况,提交抗旱决策建议;填报旱情报表,组织抗旱服务队投入抗旱。

⑷气象部门发布干旱监测、预报等气象信息。向县防指、各镇(街道)提供逐日降雨、蒸发、气温、土壤墒情等情况,分析未来的天气形势和发展趋势。组织实施人工增雨工作,随时监测云图,不失时机开展人工增雨,并提出抗旱建议,不失时机地开展大规模、大剂量的人工增雨。

⑸农业部门负责调查、收集、统计农作物苗情,向县指挥部报告旱情对作物的不利影响。做好抗旱救灾所需化肥、种子、农资的调拨供应工作。指导各镇(街道)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抢墒播种、改种、补种,推广应用有关抗旱农业新技术,组织实施农业救灾措施。

(6)水利部门加强抗旱水源的管理,掌握水利工程蓄水和河道来水情况,优先保证农村人畜饮用水,做好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科学调水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千方百计扩大抗旱灌溉面积,并抓好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管护,积极检修抗旱设备,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同时加强水政执法工作,及时调处水事纠纷,办理水事案件。

⑺县财政局及时制定救助方案,迅速筹措资金,及时下拨抗旱救灾经费,并指导、督促受灾镇(街道)做好抗旱救灾资金的使用、发放工作。县直有关单位要尽力筹措资金支援灾区。

⑻县应急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核实灾情,及时筹措救灾物资,发放救灾款,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⑼县卫健局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指导群众做好水质消毒,保证饮用水安全,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⑽县住建局立即启动城市抗旱应急供水计划,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重要工矿企业用水。

⑾新闻宣传部门按照县指挥部的部署,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工具,加强灾情报道和抗旱救灾的宣传工作。

⑿县发改局、商务局、供销合作社等部门做好抗旱救灾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工作,并定期向县指挥部报送物资储备情况。

⒀其它各有关部门按照县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配合相关单位共同完成抗旱救灾任务。

抗御特大干旱预案(连续45天以上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旱60%以上,30%以上人口饮水困难)

⑴全面落实各级组织抗旱工作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县政府和县指挥部接到旱情、灾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县级抗旱救灾预案,召开紧急会商会议,分析旱灾情发展动态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阶段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应急工作,并发出抗旱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投入抗旱救灾工作;组织县级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协助灾区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同时,及时向省、市报告灾情和救灾情况,传达上级对抗旱救灾工作的指示,请求国家和省、市的支援。

⑵县指挥部加强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协调各部门筹集、调运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协助当地政府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督促落实各项抗旱救灾措施,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⑶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强化抗旱水源的科学调度和用水管理,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⑷按灾情和国家有关规定,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援抗旱救灾工作,并做好救援资金、物资的接收和发放。

⑸新闻单位按照县政府核定的旱情灾情,及时向社会发布旱灾情信息;宣传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抗旱救灾情况。

(6)县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抗御严重干旱的要求,全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3.调度方案

坚持“遇特大干旱,通过科学调度,确保城镇生产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的目标,确保群众生活用水;尽量减少农业生产损失。三大灌区要全抗全保,确保全面丰收;山丘区能保则保,尽量多保;湖区要坚持抗中有防,抗旱、防汛两不误。

⑴平原灌区灌溉调度方案

王家厂水库库容低于8000万立方米时,有关镇(街道)提前做好按亩配方的灌溉调度计划。如果旱情继续恶化,在已经开启兔子口闸、群星闸、幸福闸的基础上,将整个灌区分为三个灌溉片,实施抗旱配水调度。即水库灌溉片、澧水灌溉片、涔、澹水提灌片。遇特大干旱,报请市指挥部启用青山澧水干渠调用澧水灌溉。同时,平原灌区应根据各镇的灌溉实际,制定具体配水调度方案。①水库灌溉片。实施先北后南的灌溉计划,先灌溉北干渠。②澧水灌溉片。通过青山干渠、兔子口闸、群星闸、幸福闸引澧水灌溉城头山、澧西、澧阳、澧浦、澧澹、小渡口、如东、官垸等镇(街道)。做好青山干渠的清淤、扫障及沿线建筑物检查维修,为启用调水方案做准备。艳洲电站由县指挥部统一调度,优先满足抗旱灌溉,在确保兔子口、群星、幸福进水闸灌溉水位不得低于41.8米的前提下,搞好发电调度。③涔、澹提灌片。关闭小渡口闸、中渡口闸、十回港闸,实行分级截流。保证澧阳平原八支以下澧阳、澧浦、澧澹、涔南、梦溪、如东、小渡口、官垸等镇的抗旱水源。

⑵山门、太青水库灌溉调度方案

火连坡、王家厂、金罗、大堰垱、甘溪滩等镇要把有限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搞好渠道清淤、保水过关等工作,严禁浪费水源。遇特大干旱,山门水库库容在4000万立方米以上时,由山门水库制定灌溉方案并报县防指同意,按亩配方到各镇;库容在4000万立方米时,停止灌溉,确保30万人饮水。太青水库严格按要求向山门水库输水,补充灌溉水源。

⑶洈水灌区灌溉调度方案

洈水灌区水源为湖北省洈水水库,洈水灌区应根据实际情况,与湖北洈水管理局确定灌溉用水总量,本着从下至上的原则,做好本灌区内的配水调度方案。抗旱紧急时期,要搞好保水过关,确保复兴、如东等尾端各镇的灌溉。

⑷平湖区镇(街道)灌溉调度方案

通过开启兔子口、群星闸、幸福闸,引澧水入澹水、涔水,抬高水位,确保涔澹水沿岸城头山、澧西、澧阳、澧浦、澧澹、梦溪、涔南、小渡口、如东、官垸等镇(街道)20万亩农田的灌溉。湖区镇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开启外河进水闸,适时引水灌溉。官垸镇通过北部补水工程,将澧水引入涔水,再经如东镇青梅渠,可以将澧水、涔水引入官垸镇。 

⑸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调度方案

洞市库塘连通工程  雨季结束后,码头铺镇水利站适时关闭协家垱河坝泄洪闸,开启灌溉闸,将溪水通过渠道引入沿途已经整治的堰塘、协家湾水库,加强雨水储备。当出现连续干旱时,由码头铺镇分管水利的负责人、水利站长落实水源调度方案,在保证人饮用水需要的前提下,分别从陈家湾水库、高家湾水库开闸放水,流量控制在0.5立方米/秒内,可满足受益区内抗旱需要。

引澧济涔工程  一般情况下,澹水、涔水两岸镇(街道)农业生产用水通过澹水、涔水沿线节制闸引水灌溉。当连续干旱在20天以上,王家厂水库南、北干渠正在引水灌溉,澹水、涔水水位仍然持续下降,水位低至34.00米以下,两岸镇(街道)不能正常引水灌溉,旱情持续发展时,县防指调度城防处开启群星引水闸,引澧水入乔涔排、经大坪排渠入澹水、涔水,引水流量10秒立米以上,最大引水流量不超过14.5秒立米,涔、澹水水位控制在34.5米以下,确保受益区20万亩农田灌溉。

澧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

1.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御由于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杜绝群死群伤,本着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原则,编制《澧县山洪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组织机构

⑴县级组织机构。成立澧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指挥部,由蒋立勇同志任指挥长,柳剑同志兼任政委,王德伟同志任副指挥长,马宏金、李红、雷鸣、戴作东、赵新春、向延贵、伍星、严松波、刘维欣、彭洪、金贤芳、石敏、肖琳、胡饶、辛春晖同志为成员。指挥部设在县自然资源局,下设办公室和技术业务组。赵新春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王勇、孙鸿同志任技术业务组组长,并设立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5个工作组。  

监测组:胡饶同志任组长,辛春晖同志任副组长。

信息组:马宏金同志任组长,宋军同志任副组长。

调度组:李红同志任组长,王勇同志任副组长。

转移组:赵新春同志任组长,由属地镇政府镇长任副组长。

保障组:严松波同志任组长,李宗贵同志任副组长。

⑵镇组织机构

山丘区13个镇分别成立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指挥所,镇长任指挥长,党委书记任指导员,分管负责人任副指挥长,成员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驻村干部组成。指挥所下设监测、信息、调度、转移、保障5个工作小组,并组建民兵应急抢险分队。

各行政村成立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组,村长任组长,村委会成员为副组长,成员由各组组长组成,驻村干部全面负责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组的指挥工作,并成立以基层民兵为主的应急抢险组,由村长任队长。每村配备2人以上观测员,负责雨水情、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配备2名以上信号发送员,利用广播、口哨、铜锣、手摇报警器等工具,及时发布预警或紧急转移信息;要重点加强紧急撤离转移的组织力量。

3.职责分工

⑴县指挥部工作职责。负责宏观决策、管理、综合协调,组织指挥全县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应急工作;负责有关规划、方案、措施的制定落实;负责调度指挥山洪地质灾害紧急转移。县水利局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指导协调各部门实施重大应急决策、抢险救灾工作完成。各部门各负其责,严格实行组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司其职,认真履责。

5个山洪地质灾害重点镇分别由联镇县级领导负总责。

⑵镇指挥所工作职责。在县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应急工作。积极宣传,组织学习,使群众从思想上提高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意识;随时掌握险情动态,收集资料数据,加强险工隐患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县指挥部汇报,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做好群众转移避灾及安置,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组织防治工程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指挥长:全面负责本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应急工作。县指挥部依法授权指挥长行使管辖区域山洪灾害防御应急的全面工作,具有高度的调度和指挥权,紧急情况下可实行全镇总动员和交通管制。

副指挥长:负责该区域小型水库和其他有关工程的抢修;随时掌握各种灾情、险情动态;督促检查落实指挥长发布的各项命令,执行紧急疏散群众,指导避灾救灾,做好灾民安置;组织落实防治工程建设。

观测组:负责该辖区内雨量的观测;负责各水库水位、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位移点的观测;在危险区域及重要点,确定专人定时、定点观测,随时掌握工程动态,摸清原因,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时与信息组联系,紧急情况直接向指挥长报告。

信息组:负责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做好气象、水文、降雨资料的收集,掌握地质方面的预测预报和工程方面的动向,掌握灾情动态;掌握可靠的资料,提供有力的依据,为指挥长决策,发布预警信号,当好参谋。

转移组:按照指挥长命令和预警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动员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做到不遗漏1人,必要时可强制转移,确保转移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负责转移后群众财产的保护。

调度组:负责和相关部门或单位联系,全盘调度管理抢险物资、车辆,并负责善后补偿。有权征用一切防汛所需人工、物料、车辆。

保障组:负责转移人口的安置,就近靠户或搭设安置棚屋,安置到户到人,群众生活物资的征集、储备、保管、发放及疫病的防治和医治;固定搬迁安置房屋搬迁建设的联系。

应急抢险队:成立2—3个应急抢险队,抢险队负责区域内所有抢险应急工作,每队20—30人。由副指挥长任队长,每队配一名副队长,部门人员10人,各村抽调基干民兵10—20人组成, 组织集训,准备好车辆、工(雨)具。

信号发送员:信号发送员要严格执行指挥部的命令,认真细致的收集情报,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要毫不停留,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立即按预定信号向险情地点或区域发布报警信号,确保群众紧急避灾、安全转移。

4.实时监测

全县设立了252个简易雨量报警器、30个自动雨量观测站、13个自动水位站,有关镇(街道)和单位必须安排专人观测。 

⑴雨量观测:观测时间每天早晨8:00观测一次;在降雨期间,根据降雨强度加密观测次数。

⑵在易发地区建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体系,每个镇、村、组和相关单位落实观测措施,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降雨期间加密观测,加强巡逻,并落实信号发送员,一旦发现危险征兆,立即向周边群众报警,实现快速转移,并上报县指挥部,以便及时组织抗灾救灾。

5.预报预警

——预报。天气、溪河洪水、水库水位、泥石流和滑坡,均由县气象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局相关部门发布。

——预警。暴雨洪水、洪水位、水库水位,县水利局依据降雨强度,计算确定发布预警。

——预警时机。当发生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时;当出现泥石流、滑坡发生征兆时;水库及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各镇、村行政责任人应及时发布预警。

——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气象资料、历年灾害的相关情况及水文分析计算成果,确定预警程序如下表:

预警项目观测地点观测内容一般预警程度特殊预警程序
水文气象状况镇水库雨量观测点1小时降雨40毫米以上,或2小时降雨70毫米以上,或3小时超过90毫米。观测人员及时向镇指挥所报告,镇指挥所做出转移及预防决定,并报县防指,县防指迅速派员赶赴现场。
地质状况泥石流、滑坡监测点  山体裂缝异常发展,有滑坡迹象,出现塌陷、冒水、水变浑、断流等现象。观测人员及时向镇指挥所报告,镇指挥所迅速做出是否发布避灾信号的决定,并及时报县防指,县防指速派员赶赴现场。情况紧急时,村组的监测信息负责人可直接向村民发出信号,并同时向镇指挥所报告。
水库状况小型水库水位距溢洪道底板2米,坝体,山坡裂缝,有溃坝或山体塌坝的可能性时。监测人员及时向镇指挥所报告,镇指挥所迅速做出决定并及时向县防指报告,县防指派员赶赴现场。情况紧急时,监测人员可直接向下游村组及村民发出避险信号,同时向镇指挥所报告。

——预警信号。镇通过预警广播拉响警报。分三个步骤:⑴全镇动员。做好一切准备,指挥人员到位。⑵抢险队集合。等待命令抗洪和做好转移动员准备。⑶转移开始。村、组鸣锣,转移人员按照预定路线有序转移到安全区。 

6.转移安置

⑴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以集体、有组织、有秩序统一转移为主。先转移特级警戒区,后转移一般警戒区,信号发布者、组织指挥人员最后撤离。

⑵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绘制人员转移安置图。汛期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路线。

⑶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方法、安置地点、联络方法、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放到户,做到家喻户晓。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⑷根据具体汛情,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

⑸制定当交通、通讯中断时,镇、村、组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做到闻警而动、群测群防。 

7.抢险救灾

⑴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小分队立即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出现险情,首先应以村、组受灾村民自救为主,形成广泛的受灾村民自救队伍。组织以村为单位、以民兵为主的抢险救灾应急小分队,抽调中壮年劳动力,充实、扩大抢险队伍。 

⑵对新的可能造成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灾害,安排专人监测、应急,及时疏散群众,转移财产。

⑶发生灾情后,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⑷如有人员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

⑸对紧急转移的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饮水、衣物、帐篷,对灾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⑹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湘易办
  • 政府领导
  • 网上信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