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绑兄”:并肩作战的正义伙伴
我与赵若禹结识于三年前,彼时我在刑侦大队工作,他是码头铺派出所的一名新警,因为不会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他开着从亲戚那里借来的小车将我一路颠簸接到了码头铺教他实地勘查,“一个好学的新警”是他留给我最初的印象。
之后便和他再无交集,偶尔在单位碰面便礼貌的打声招呼,再一次和他共事已是一年后,我与他同时调至澧阳派出所。
▲右一为赵若禹
派出所的工作繁琐又繁忙,接连不断的案件令我应接不暇,接踵而至的勤务使我疲于应对,我所在的中队人少事多,我长期劳累至深夜,与孤独为伍。虽然我自诩“一人成军”,但一个人的力量终有极限,也不知从何时开始,赵若禹就成了我固定的搭档。
我和赵若禹并不属于一个中队,他有自己的案子和工作安排,待他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他的身影便会伴我左右。他会凌晨三点从家里过来陪我问笔录;他会在节假日和我蓬头垢面的蹲守嫌疑人;他会嘴硬的说要陪女朋友玩,最后还是心甘情愿的和我加班。
犹记去年前往张家界摸排涉毒的线索,我们一行人人生地不熟,技术支撑、警力支援不足,在陌生的街道蹲守、调查,完成任务的压力难以言喻,每个决策都如履薄冰,发现新思路时,我都试探性地询问他的看法,有他坚定的支持后,我心里都会产生“此事必成”的感觉。说来奇怪,明明年龄比我小,但是只要他在我身边,我会感到心安神定,这或许是他开朗又温和的特质所决定的。
▲右二为赵若禹 左一为文章作者刘栩辰
不同于我端庄严肃的工作风格,他是温柔敦厚的,他更擅长与人交流,事情繁杂如同乱麻缠身时,他依然能捋顺心态与他人平和的沟通。同时,他是开朗幽默的,他常常在剑拔弩张之时来两句玩笑话,缓解紧张的工作气氛。群众因他的性格喜欢与他打交道,同事因他的性格热爱与他合作。
随着相识时间愈发长久,我越来越认为他是接近于我理想中的现代警察模范。他长相帅气、活泼热情,酷似影视剧中阳光警察的形象;他没有那么多沉重的包袱,兢兢业业是因为他怀抱着执行正义的信念;他没有扭曲的功利心,糖衣炮弹不能击倒他。
诚然,他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他也有着诸如贪睡、好吃之类的小毛病,但这并不能否定他的确是一名出类拔萃的青年。
其实我和他并没有共同爱好,性格也迥然不同,我们纯粹因为工作上的联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我们形影不离,所里的同事们戏称我和他为“绑兄”,我和他就这样“绑”在一起,在插科打诨中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在疲于奔命的同时慢慢进步。
时光转瞬即逝,回想三年前初识的片段,如同昨日重现。他已经从一名现场勘查都不会的“菜鸟”成长为了所内的中流砥柱。
如今,即便我已调离了澧阳派出所,他仍然会在我力不从心时利用空闲时间支持我的工作。
每每忙碌至深夜,他潦草地吃掉我给他点的外卖,嘴欠的说道“下次请我吃顿好的”,然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编辑:赵 艳)
(审核:余梓林)
(签发:杨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