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员“搭台”解难题 澧县甘溪滩镇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跑出“加速度”

▲信息员线下宣传秸秆禁烧

▲农机作业现场
常德日报通讯员 王建昭 文/图 澧县甘溪滩镇紧扣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部署,将信息员队伍作为核心力量,以“小单元”撬动“大效能”,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走田埂当“哨兵”,筑牢禁烧防线。信息员以屋场为“基本单元”,一方面排查秸秆焚烧隐患,对农户随意堆放秸秆、苗头性焚烧行为及时劝阻,当场讲解露天焚烧的环保危害与安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双路径宣传政策,用“家常话”告诉农户“秸秆粉碎还田能肥地,打捆离田能卖钱”。截至11月4日,全镇中晚稻已收割3673.48亩,玉米完成收割9605.75亩,其间未出现大面积秸秆焚烧问题。这份“零重大焚烧”的成果,正是信息员扎根一线、主动作为的生动体现。
连供需搭“桥梁”,畅通利用渠道。秸秆综合利用的“堵点”在哪,信息员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针对农户“不知道秸秆咋处理”“找不到农机帮忙”的难题,信息员按照“民情采集渠道”的工作规范,逐户收集秸秆处置意愿:想粉碎还田的,登记地块位置和面积;想打捆离田的,记录秸秆产量和清运需求,工作专班根据信息员提供的“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精准匹配,让农机“跑对田”、秸秆“快离田”。目前,全镇中晚稻秸秆粉碎还田768.56亩、打捆离田2904.92亩,玉米秸秆全部实现综合利用,破解“秸秆难处理”困境。
依据信息员考评机制,将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纳入信息员考核,从矛盾隐患排查、农机资源收集、群众反馈维度打分,同时,严格执行“收集—汇总—上报—处理—回访”闭环流程,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音”。
接下来,甘溪滩镇将继续以基层社会治理为抓手,发挥信息员“一线纽带”作用,确保11月中旬全面完成中晚稻收割与秸秆综合利用,让基层治理的“小支点”,撑起乡村发展的“大民生”。
(编辑:赵 艳)
(审核:余梓林)
(签发:杨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