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登录|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2023年澧县财政总决算公开

2024-07-18 16:56 信息来源:澧县财政局
字号:【

目        录

第一部分 澧县2023年财政决算分析

一、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四)社保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六)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及付息情况

(七)绩效管理情况

(八)转移支付情况

(九)“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说明

二、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特点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二部分 附件

1、2023年澧县决算公开表格

2、2023年澧县“三公经费”公开表

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全县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15个镇,现有常住人口71.32万人,全县总面积2075.56平方公里, 2023年末财政供养在职人员15733人;全县GDP总额为475.86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3.12亿元、150.82亿元、261.92亿元。

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措施、历史罕见的极端气候,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各部门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坚持全力支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战略,培育壮大支柱财源,巩固扩大基础财源;坚持勤俭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坚持阳光理财,加强预决算信息公开,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更好的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财政总决算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本着“完整、真实、准确、及时”的原则,全面核实各项收支,顺利完成汇编工作,情况如下:

一、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2023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961万元(税收收入116139万元、非税收入87822万元),较上年200431万元增加3530万元,增长1.76%。其中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030万元(税收收入58208万元、非税收入87822万元),较上年158573万元减少12543万元,下降7.91%;上划中央收入48176万元(增值税28916万元、消费税2543万元、所得税16715万元,其他税收2万元),较上年41293万元增加6883万元,增长16.67%;上划省级收入9755万元(增值税5534万元、所得税3343万元、资源税274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573万元、环境保护税31万元),较上年565万元增加9190万元,增长1626.55%。收入完成情况比较详见下表:

2023年澧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明细表

单位:万元

项目

2022年决算数

2023年决算数

增长额

增长比例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0431

203961

3530

1.76%

1、地方本级财政收入

158573

146030

-12543

-7.91%

  ① 税收

99508

58208

-41300

-41.50%

  ② 非税

59065

87822

28757

48.69%

2、上划中央收入

41293

48176

6883

16.67%

  ① 增值税

16445

28916

12471

75.83%

  ② 消费税

1837

2543

706

38.43%

  ③ 所得税

23011

16715

-6296

-27.36%

④ 其他税收


2

2


3、上划省级收入

565

9755

9190

1626.55%

  ① 增值税

-5055

5534

10589

196.87%

  ② 所得税

4602

3343

-1259

-27.36%

  ③ 资源税

526

274

-252

-47.91%

  ④ 城镇土地使用税

442

573

131

29.64%

  ⑤ 环境保护税

50

31

19

-38.00%

2023年,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2708万元,支出绝对额比上年687755万元增加24953万元,增长3.63%。各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2023年澧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明细表

                                                                                                  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2022年决算数

2023年决算数

增长额

增长比例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87755

712708

24953

3.63%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43958

42134

-1824

-4.15%

二、外交支出





三、国防支出

393

332

-61

-15.52%

四、公共安全支出

20392

18774

-1618

-7.93%

五、教育支出

93121

94827

1706

1.83%

六、科学技术支出

13387

17648

4261

31.83%

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

6586

6852

266

4.04%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11006

123943

12937

11.65%

九、卫生健康支出

90659

55100

-35559

-39.22%

十、节能环保支出

10829

11260

431

3.98%

十一、城乡社区支出

86159

107925

21766

25.26%

十二、农林水支出

132725

137095

4370

3.29%

十三、交通运输支出

16250

23264

7014

43.16%

十四、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

4119

11240

7121

172.88%

十五、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1057

1237

180

17.03%

十六、金融支出

36

324

288

800.00%

十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





十八、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

7579

9201

1622

21.40%

十九、住房保障支出

26102

26750

648

2.48%

二十、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3261

3879

618

18.95%

二十一、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

5208

5633

425

8.16%

二十二、其他支出

4426

3946

-480

-10.85%

二十三、债务付息支出

10502

11344

842

8.02%

二十四、债务发行费用支出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23年,全县完成本级地方财政收入1460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55678万元(①返还性收入19828万元,包括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570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1562万元、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3141万元、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339万元、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收入11827、其他返还性收入2389万元;②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66685万元,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81146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26289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3136万元、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482万元、企业事业单位划转补助收入110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636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5044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21631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2614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转移支付收入8355万元、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146万元、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0759万元、科学技术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5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77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6792万元、医疗卫生健康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9217万元、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6万元 、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91631 万元 、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482万元 、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79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564万元 、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056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转移支付收入4513万元、其他退税减税降费转移支付收入891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825万元;③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9165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40811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7636万元、再融资债券转贷收入23175万元);调入资金156072万元;上年结余结转114107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7343万元,收入总计940041万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270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3249万元,调出资金6515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336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还本支出23177万元,向国际组织借款还本支出183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5207万元,结转下年使用支出129002万元,支出总计940041万元,收支平衡。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23年,全县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3694万元,比上年65200万元减少21506万元,下降32.98%。基金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如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37772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38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1552万元、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3632万元。

2023年,全县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52418万元,比上年197500万元减少45082万元,下降22.83%。基金支出分项目完成情况如下: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62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7366万元、农林水支出71万元、其他支出116986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2781万元。

2023年,全县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369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700万元,上年结余11033万元,调入资金651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32100万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收入119400万元、再融资债券转贷收入12700万元),基金收入总计200042万元。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5241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05万元,调出资金22334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2700万元,结转下年使用支出12485万元,基金支出总计200042万元,收支平衡。

(四)社保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23年,全县完成社保基金预算收入111609万元,比上年105288万元增加6321万元,增长6%。分项目完成情况如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360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8004万元。

2023年,全县完成社保基金预算支出95771万元,比上年86725万元增加9046万元,增长10.43%。分项目完成情况如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816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67611万元。

2023年,全县完成社保基金预算收入111609万元(社会保险费收入52637万元、财政补贴收入56711万元、利息收入324万元、转移收入1655万元、其他收入282万元);完成社保基金支出95771万元,当年结余15838万元。加上上年结余91374万元,滚存结余107212万元。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23年,全县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60万元,其中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60万元;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001万元,其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741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60万元。

2023年,全县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6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4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总计1601万元。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01万元,调出资金6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总计1601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六)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情况

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81679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54433万元,专项债务462360万元。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转贷)收入为17291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40811万元,专项债务132100万元;本年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为3606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3177万元,一般债务12700万元,向国际组织借款183万元;上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67974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36787万元,专项债务342959万元;2023年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81678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54421万元,专项债务462359万元。

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情况:2023年我县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72911万元,其中:新增债券137034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17636万元、新增专项债券119400万元)、再融资债券35877万元(其中一般债券再融资23175万元、专项债券再融资12700万元)。

地方政府债务付息情况:2023年我县地方政府债务付息2412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付息11344万元,专项债务付息12781万元。

(七)绩效管理情况

狠抓源头,念好事前“紧箍咒”。对2023年预算新增的项目资金,要求试点单位编制事前绩效评估报告,县财政重点选取县统计局“2023-2025年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经费”项目,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事前绩效评估,经过前期调查、电话询问、现场交流等方式,将普查经费预算从507万评估至242万,并分三年执行,审减预算金额265万,审减率52.27%。对2023年追加的项目以及2024年拟新增的金额为50万元以上的非“三保”项目,要求单位编制事前绩效评估报告、填写绩效目标表、报送相关佐证资料等,截止目前已组织4家预算单位报送事前绩效评估资料。财政局选取土壤调查等项目资金,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财政事前绩效评估,将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节约财政资金的同时,为全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积累了有益经验。

细化优化,握好目标“估量尺”。一是目标全覆盖。2023年绩效目标涵盖全县193家预算单位301个项目,实现四本预算绩效目标全覆盖,明确了相关单位的工作任务和主体责任。二是指标再细化。对于2023年的绩效目标,聘请三方机构的专业人员,逐个单位面对面的辅导督办,将三级指标更加细化量化,绩效目标的填报更加完整、精细,与预算匹配度更高。三是检验多方式。通过绩效自评、部门评价、财政评价等多种方式,检验上年度绩效指标是否合理,是否细化、量化,通过不断的积累,绩效目标更加趋于合理化、可量化。

扩面提质,织好事后“评价网”。一是延伸评价范围。2023年财政评价项目,除选取单位整体、重点关注的项目外,还从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专项债、PPP、上级转移支付、惠农惠民、部门整体等项目中分层次均衡选取评价项目,进一步扩大了绩效评价影响力。二是完善评价体系。对2022年193家预算单位开展单位自评,县财政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对各单位自评报告质量进行再评价,另外还重点选取卫健局、水利局等10个部门开展部门评价。通过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评价并行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各单位绩效管理意识。三是增强评价力量。2023年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在2022年4家第三方机构的基础上,多引入1家参与我县的财政评价,进一步增强了财政评价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强化约束,用好考核“指挥棒”。一是强化监督效能。2023年在选定财政评价的项目和单位时,广泛征求人大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县人大选定其中8个项目和单位,全程参与三方机构的评价进点、现场调查、意见交换等过程,促进财政评价过程更高效,内容更完善。二是强化整改落实。及时将2023年财政评价、运行监控、重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全面反馈至相关单位,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指导督办,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三是强化结果应用。对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或审核未通过的,要求单位重新申报绩效目标。对绩效评价、重点监控实施效果不明显、问题较为突出的项目,相应压减或取消安排预算;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了县委绩效考核内容,进一步压实各预算单位绩效管理责任,有力推动了绩效管理工作落地见效。

(八)转移支付情况

2023年转移支付收入总额435850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66685万元,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81146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26289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3136万元、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482万元、企业事业单位划转补助收入110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636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5044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21631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2614万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转移支付收入8355万元、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146万元、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0759万元、科学技术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5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77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6792万元、医疗卫生健康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9217万元、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6万元 、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91631 万元 、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482万元 、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79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564万元 、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056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转移支付收入4513万元、其他退税减税降费转移支付收入891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82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9165万元万元。

(九)“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说明

2023年我县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决算数为1532万元,同比减少365万元,下降19.23%。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为1099万元,同比减少17万元,下降1.48% ;公务接待费为433万元,同比减少348万元,下降44.61% ;因公出国(境)费0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公务接待费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面贯彻中央从严治党及八项规定的成果。公务用车购置费及运行维护费减少主要是由于公车改革因素。

二、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特点

1、多措并举、挖潜拓源,确保了财政收支的平稳运行。受房地产持续低迷、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减税降费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平衡压力前所未有,财政部门采取多种增收节支措施,有力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一是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亿元,同比下降7.91%。其中地方税收完成5.82亿元,同比下降41.5%,非税收入入库8.78亿元,同比增长48.69%。面对严峻的收入形势,通过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存量资金清理及专项资金整合置换,压减各类本级专项支出等一系列促收举措极大地缓解了财政收支平衡风险。二是大力对上立项争资。全年争取到位上级各类资金60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17.6亿元、国债5.59亿元、专项债券11.94亿元,资金总量创历史新高,在全市9个区县市中立项争资考核排名第一。三是大力保障重点支出。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27亿元,其中民生支出54.56亿元,占比达到76.56%。坚持“三保”优先,全年“三保”支出31亿元,做到了应保尽保,各项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支出也全部按照要求得到落实;镇(街)公务费和村(社区)运转经费支出1.6亿元,镇(街)平均达到220万元,村(社区)平均达到41万元。

2、向内突破、强化监管,释放了平稳运行的制度活力。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审批流程,除“三保”支出外,其他支出严格与收入进度相匹配。强力推动全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问题专项整改,制定出台《澧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启动涉农补贴发放阳光审批系统,进一步规范补贴资金全周期管理。全年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惠民惠农补贴项目104项,打卡发放惠民惠农补贴资金6.86亿元。制定《2022年度县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指出问题整改方案》,对预算编制及执行等六方面问题开展举一反三、认真整改。贯彻落实上级对县区财政运行和基层“三保”工作要求,下发深入贯彻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相关文件,制定25条措施,逐项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和责任单位,全力应对财政运行中的各类潜在风险。

3、守正创新、深化改革,提升了更加精细的管理质效。一是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坚持把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作为规范预算管理、加强财会监督、打造工作亮点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力促一体化系统迅速从“建起来”到“用起来”,有效推进了业务管理和数据质量双提升,2023年省厅综合考核持续名列前茅。二是推进绩效管理扩面提质,绩效目标涵盖全县193家预算单位301个项目,实现四本预算绩效目标全覆盖。探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选取“2023-2025年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经费”项目,审减预算金额265万元,为全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积累了经验。三是持续优化政府采购服务,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预留份额,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采购率提高到93.11%;电子卖场上线率和渗透率均达到100%;全年全县采购成交金额2.25亿元,节约资金857.09万元,资金节约率4%。四是推动投资评审提速增效,坚持提升评审效率和财政资金绩效,严格加强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审核,严把工程预、结算审核关,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全年共完成评审项目681个,审减资金5.66亿元,审减率20.33%。

4、积极施策、加力提效,守牢了债务防控的风险底线。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多措并举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阻击战,全面摸清债务底数。对全县存量债务、工程建设项目债务、PPP项目支出责任进行了全面清理核实,形成了以每笔债务金额、时间、债务人和债务类型为主要要素的债务明细清单,进一步摸清了全县债务家底。开展PPP项目、专项债券项目、违规举债和虚假化债专项整治,全面整改问题隐患42个。根据财政部支持地方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政策,经财政部批准,用专项债券9.685亿元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全年全县化解隐性债务14.02亿元,从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严控政府性债务增长、切实防范债务风险开始,累计化解隐性债务 34.36亿元,完成化解隐性债务任务的41%。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增收形势严峻、挖潜空间狭窄、增支压力与日俱增,财政收支矛盾愈发突出,财政稳健运行和预算平衡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预算紧平衡”、“财政紧运行”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当前面临的财政形势依然严峻:

1、财税增收根基不牢。一是增收环境仍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中央继续完善减税降费措施,将造成部分政策性短收,房地产市场短时内难以全面复苏,土地市场下滑对土地收入影响巨大。二是挖潜空间不断缩小。近年来,我县财税收入组织越来越难,财税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挖潜增收的措施,经过近两年大规模清理盘活,易盘活、好盘活的国有“三资”总量在减少,加上市场行情不景气,盘活收益难以保持高速增长,财政腾挪空间越来越有限。三是组织收入难度加大。2024年本级税收收入、土地收入、国资收入等重点收入能否顺利足额入库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收入组织压力有增无减。

2、增支压力持续上升。尽管财政部门在预算安排上综合落实“两压两保两增”的原则,严格落实《澧县财政资金拨付审批管理办法》,持续加强财政资金、资源统筹力度,但是在收入入库形势严峻的局面下,困难群众救助、养老、教育等刚性支出有增无减,相关重大支出必须按时间拨付,突发事件如疫情防控等工作也必须确保落实;3P项目支出责任和政府性债券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债务风险防控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平衡压力更加趋紧,各类矛盾和风险存在集中向财政转移的趋势。

3、收支平衡压力较大。2023年尽管实现了收支平衡,但是预算调整收入短收了4.08亿元。今年年初预算安排税收收入6.29亿元,税务部门预测只能完成4亿元,预计短收2.29亿元;新增支出预计超过5亿元,增支压力与日俱增,远超同期收入增幅,收支“剪刀差”越来越明显,财政平稳运行的弦越崩越紧。

2024年,县财政将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努力破解发展资金瓶颈,编制好今年预算,合理确定收入增幅目标,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狠抓收入组织,主动开辟财源,积极挖潜增收,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对上争收,强化资金统筹,盘活存量资金,整合专项资金;严格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按照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原则,从严从紧控制预算追加,新增支出原则上由部门通过调整支出结构解决;宣传好财政现状,宣传财政当前的特殊困难,宣传财政部门坚持握紧拳头保“三保”、保重点不断链,千方百计抓收入、控支出,尽最大努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所做的工作;防范好债务风险,强化强化债管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调度,硬化各组长单位工作责任,对照隐性债务化解目标,压实债务化解主体责任,加强各部门紧密配合,确保化债任务顺利完成。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努力克服困难,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财力支撑。

附件:

2023年澧县决算公开表格

2023年澧县“三公经费”公开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湘易办
  • 政府领导
  • 网上信访
  • 返回顶部